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作者:张博2014-04-17 12:08

四、技术创新制约

低碳技术创新激励不足企业是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我国国有大中企业由于产权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创新动力缺乏。而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一般追求利益短期化,并无动力和耐心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从事周期长、风险大的低碳技术研发。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首先是创新人才缺乏。据易碳家了解到,技术的创新载体广泛依赖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而我国这些机构在人才培养上,多倾向于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动力不足;而企业研发机构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的影响,对低碳技术创新战略理解并不深入,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动力同样不足。种种原因导致了整个社会低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其次,低碳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2011年中国R&D与GDP的比值仅为1.83%,而早在2007年,日本、韩国、芬兰、瑞典和以色列就分别达到了3.44%、3.47%、3.47%、3.60%和4.68%。可见,我国的科技投入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也未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到2010年达到2.0%”的预定目标。低碳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前沿性高新技术,而我国企业的R&D投入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比重太低。如2007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总额中,高技术产业R&D经费只占25.8%,这一比例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水平,如同期英国、美国和法国超过了40%,韩国高达53.8%,台湾甚至达到72.3%。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低碳技术创新的国家利益制肘当前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已逐步形成,并掌握了世界主要生产、交易、消费等领域的低碳技术,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一方面强调发展中国家要与其承当等量的减排责任,却出于国家利益或者商业利益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低碳技术。这样,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该不该承担与自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不对称减排义务的理论难题,更受到节能减排技术供给不足的刚性约束。其实,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即使对发展中国家政府而言,也是毋庸置疑和心照不宣的。之所以各国对此重视和行动差异较大,除了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制约、大众理念和传统习俗影响外,国家利益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据易碳家了解到,在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治理与协调机制软弱无力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的“劣币淘汰良币”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往往是谁减排谁吃亏。我们有足够理由认为,21世纪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博弈的借口,“气候战”、“碳战争”、“环境冲突”等极有可能取代传统的“宗教战”、“领土战”和“意识形态战”,成为新世纪人类战争与冲突的新火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