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环保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促双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环境报:您怎么看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白永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没有矛盾,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果处理得不好,两者关系就是对立矛盾的;如果处理得好,就是辩证统一的。兰州市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处理得比较好,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趋于辩证统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环境保护尤其是大气治理上,兰州市下了很多功夫,原因首先是国家重视,从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其次是甘肃省和兰州市领导高度重视,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大家齐心协力来做这件事。再次是广泛发动群众,全社会联动响应,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并且,兰州市在对这一矛盾的处理和化解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体现在兰州新区建设上,从空间转换、重组到产业调整、升级,条条和块块得到了绝佳嵌套和有机组合。在产业调整、升级中,又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以国有经济为主向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重转换。在新区工业园区落地企业集中配套、共享环保设施,新增污染物排放得以大量削减。以前在老城区企业布局分散,上下游的产业链是断的,如今在新区工业园区内打造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有的污染物还可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同时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静脉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兰州市从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到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服务业超过制造业,同时服务业中文化产业等新型服务业增速可观。正是运用兰州大气污染治理这一抓手,通过环保约束性指标这一杠杆撬动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重组,使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由对立逐渐转化为统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兰州的实践表明,通过大气污染治理这一过程,可以把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转化为经济发展服从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这样一种互促、双赢的关系。我们不要害怕两者之间有制约关系而不敢大力抓环保,事实上环保抓好了、抓对了,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虽然目前通过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长足发展的效应尚未显现,但是为今后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些数据和迹象已经表明,一个良好的开局已经初现端倪。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兰州市的经验和实践,对其他地区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白永平:现在很多城市都建设了新区,但在一些地方,老企业走了又引进新企业,在产业上没有实现升级换代。当老城区释放出来环境容量之后,这时不能再上工业企业,而是应优化产业结构。
兰州的实践为西部地区同等类型的城市起到示范效应,我认为可予以借鉴和推广。在多山的我国西部地区,很多城市或是河谷型的城市,如西宁、攀枝花、天水等,或是山间盆地的城市,如昆明、贵阳等,或是山前平原或断陷平原的城市,如乌鲁木齐、银川、西安等。诸如此类的城市地形四周较为封闭,大气流动性较差,污染物不易扩散。经过建国以来60多年的发展,大多数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并且城市发展后备空间狭小,发展工业存在先天不足。对于历史形成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异地迁移,空间重组。走出低洼的老城区,到高原面上开拓新的制造业发展空间;腾出老城区的环境容量之后,再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推动服务业由低端生活性服务业向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之,不能因为害怕影响发展而不敢抓环保,事实上抓环保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促双赢。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