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经济发展正是通过环保治理这一有力抓手实现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环境报:大气污染曾是兰州久治不愈的顽疾,2003年国家正式公布重点监控城市大气污染指数以来,兰州均位于全国重点监控城市后10位,部分年份排在全国末位。您在兰州生活多年,对曾经的大气污染是不是印象深刻?
白永平:兰州的大气污染具有特殊性。从自然环境讲,兰州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两山夹一河,东西出口很窄,四周地形较为封闭,空气流动性较差,污染物不易扩散。建国初期“一五”以来,兰州是新中国将工业布局沿长江、陇海线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4个据点之一,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众多,污染排放严重。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叠加了很多不利于环境的经济活动,兰州大气污染一度非常严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兰州是卫星上找不到的我国两大城市之一,另一个是沈阳,都是重化工业城市。当时,兰州全年之中只有6月至10月这5个月好天气,其他季节路上的煤灰严重时至少有1~2厘米厚,市民的鞋面上从来都是脏的。每年冬季一进入取暖季,每天都是灰蒙蒙的,太阳就像是一个“红月亮”。这种情形要一直持续到来年5月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中国环境报:我手上有一份来自兰州市环保局的资料,2014年兰州新标达标天数250天,同比增加57天,达标率68.5%;城市月度和年度排名均退出全国空气重污染十大城市行列;截至2015年10月14日,新标准达标天数212天,同比增加4天。由此可见,兰州市近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非常明显。为什么在短短几年间会有这样大的改善?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白永平:兰州市以前在环境保护上也做过很多努力,想办法治理大气污染。但是,在过去全国各地片面追求GDP的年代里,对政府来说,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环保部门要关停并转污染企业,马上有些地方领导的电话就打来了,所以很难有实质性行动。毕竟,对以前的兰州来说,经济发展是首位,关系到吃饭问题。当时经济越发展,环境就越糟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2012年以来,在国家及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下,兰州市攻坚克难,协同治污,采取了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立法、严管、问效八大核心治污措施。特别是在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扬尘污染以及生活污染等方面,兰州市下足了功夫,每一方面都出台了很多举措。
如对工业污染源,采取改、停、关、搬等措施。除了强化工业污染排放治理外,还大力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采取了很多过去所没有的措施。再如在燃煤污染治理上,从治、管、控入手减煤量、控煤质,大力调整城市能源结构。首先是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兰州周边油气资源虽多,但仍存在供气不足的问题,为此,不仅将涩宁兰供气管道加压供气、由单线改为复线供气,而且还和长庆油田、西气东输管道等联网,确保了气源的多源调配和稳定供给。清洁能源改造工作持续了好些年。此外,大力推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以及型煤、水煤浆的使用,在控煤上做了很多工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2013年,兰州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天数193天,位于全国74个新标准发布城市第36位,终于摘掉了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大气污染黑帽子。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中国环境报:您刚才提到,过去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会起到约束作用。但是现在从兰州的实践看,环境保护不但没有阻碍经济发展,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一过程是怎样实现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白永平:兰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在是一种互促和双赢的关系。经济发展正是通过环保治理这一有力抓手实现的。
在兰州,环境保护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一是城区与新区空间的转换。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兰州是老工业基地,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搞经济建设,没有太多考虑环保,所以在环保上欠账很多。城区内的环境容量早已饱和,很多企业急需另辟一地发展。借助2012年兰州新区获得国家批准这一机遇,市里一方面向海内外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和内资落户新区;另一方面,决定将老城区企业向70公里外的新区搬迁。除一大批缺乏活力的企业关停并转后,余下有活力的企业正向新区迁入。有的已经落地生产,有的正在陆续迁入,有的计划准备迁入,基本上把城区的环境容量腾了出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通过腾笼换鸟,老城区的环境容量充分释放出来,这时基本不再新上工业,而是着力发展房地产、服务业以及一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都市型工业等。不仅是生活性服务业,金融、信息、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也成为发展重点。譬如,文化产业等新型服务业正在兴起,增速明显。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二是出城入园的转换。老城区以前虽有功能分区,但工业布局分散穿插,导致企业上不成大型环保设施或已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经济运转。
只有通过集中,分散的工厂才能形成集聚优势,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从中进行优化组合,产生各种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并且,以前企业分散布局导致没法上环保设施,企业现在集中到新区的各类工业园区后,可以共享环保设施,发展循环经济,环境效益也得到大幅提高。通过集中,产业链条加长、加粗了,企业在产业链中互为上下游。经济空间优化了,环境基础夯实了,就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预计到“十三五”末,新区的经济、环境效应会更加显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通过上述转换,可以在整体上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资源优化配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异地搬迁,不是做简单的位移,对于一些上世纪50年代的老企业而言,异地搬迁某种程度上就是重建、新建,就是脱胎换骨,是一个新生的过程。如兰州石油机械制造厂,近年与美国钻探公司——国民机械合营,但是在老城区的发展空间非常受限,想大规模发展没有空间,一些旧的包袱如老设备、设施一时也甩不掉。后来企业搬迁进入新区,市里给了很多优惠条件,企业可以继续拥有老城区的土地。除了建生活基地之外,还搞房地产开发和发展服务业。同时,新区厂址面积大,上了全新的生产设备,淘汰了落后技术,并促进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嫁接,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换代。正是通过异地搬迁,企业实现了转型发展。以前主要靠要素驱动,现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投入就是创新驱动。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此外,还存在体制上的转型。像兰石这样的大型企业毕竟不多,在新区,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增多,引进的很多企业如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相当的一部分都是民营经济。在新区,公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据一方,并驾齐驱。体制上的转型,也为新区发展带来了更多活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