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努力之下,相关部门和多数企业都开展了应急管理工作: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队伍组建、应急物资配备等。但总体的环境应急管理和应急能力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政府对企业的环境安全监管不足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只对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而没有考虑事故对公共环境造成的损失。环保部门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开始提出了环境应急设施要求,但缺乏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有效监管;对原有企业极少进行环境安全的监管。环境事故的防范与管理归属不同部门,因而造成监管空缺。
——企业对环境安全的认识不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应急管理薄弱生产经营单位缺乏环境应急的意识,在事故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处置方法和力量配备等方面,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突出表现在:建设过程极少考虑为保公共环境安全的应急设施;大多数企业没有环境应急的预案,运行管理中忽视公共环境安全的内容;应急救援中只保护企业内部的人员和财产,不管公共环境安全,应急对策多是用大量水将污染物冲洗到生产区之外了事;恢复重建中有意逃避公共环境的建设责任。这些状况严重威胁环境安全,甚至在发生环境事故时会导致环境污染事件扩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应急装备数量不足,环境应急技术有待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环境应急技术规范和标准。在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快速救援、准确评估等方面,没有权威的方法可以参照,致使应急救援过程中漏洞百出;应急监测仪器和救援装备水平较低,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快速救援的需求;缺乏统一布局的区域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网络,造成资源浪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