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正式施行。新《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今天解读的中,主要明确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责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新环保法中的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长期以来,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屡见不鲜。据易碳家了解到,本次修订环境保护法增加了严禁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要求。
2013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行为,认定为刑法第338条规定中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出台的相关法规对尚未触犯刑法的,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在第63条规定了法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通过本次修订,对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基本实现了无缝对接。(完)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