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垃圾乱丢、溪水黑臭,现在苍翠掩映、莲叶田田”,生态改造改变了浙江桐庐大奇山脚下的环溪村村民周忠莲家乡的模样。放眼望去,如今的环溪村黑瓦白墙映衬着清澈见底的小溪,污水横流彻底成为历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生态环境是人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脚踏的土壤,是身边的山与树、鱼跃与蝉鸣,它承载着、也改变着人们对时光的记忆。新中国成立65年来,无数江河湖海、森林草地的命运折射着中国生态环保理念和行动的变迁。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新中国之初生产不那么发达,污染更多是局部问题,而随后经济史无前例的高增长,污染也铺开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军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曾经的中国百废待兴,摆脱贫困成为首要迫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百年工业化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近3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不过,人们对发展的反思从未停止。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相当薄弱的情况下仍派代表团参加。1973年,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准召开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中国环保自此启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1983年至1999年,“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水土保持”,“节约资源”相继被确立为基本国策。中共十七大明确“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出生态新政,为中国编织起一张纵横交错的生态环保“制度网”。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称。而要理清发展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必须正视的是,中国环境形势总体不容乐观。2013年中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年初浓雾笼罩1/4国土、近6亿人口;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