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不仅是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据了解,中国荒漠化土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00多亿元。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并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研究探索土地荒漠化治理新模式,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2013年10月,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高层考察团,包括国务院参事室、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农业部、环保部等有关职能司的主要领导,在李军洋秘书长的引领下,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考察了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参观了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这里曾经是广袤的大草原,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采矿等原因,沙化问题十分严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几年来,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项目共绿化了约36万亩沙地,建设了沙漠的“绿色煤田”,实现了治沙富民与碳综合利用的有机结合,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典型事例,也引起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以及政府部委的高度重视,本次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的高层考察团就包括了国务院参事室、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农业部、环保部等有关职能司的主要领导。本项目所建立的绿色低碳能源循环发展模式,不仅符合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而且为项目所在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为建设和谐美好社会,树立了榜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我们在这片贫瘠的沙地上尝试种植过多种作物,都难以成活,”内蒙古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川指着大片沙柳对考察团说,“沙柳属于灌木,根系发达,可长达十几米,固沙作用非常明显。这种沙生灌木具有‘平茬复壮’的生长习性,每隔三至五年在冬季就得进行平茬,割去植物根部以上的枝条,来年就会长出更多的枝条。如果不对沙生灌木做平茬管护的话,长到六七年就会自然枯死,而且沙生灌木与褐煤具有相当的发热量,1.7吨沙生灌木发热量至少相当于1吨标准煤,这个特性表明,只要在沙漠中大规模种植沙柳,就能源源不断地产出生物质燃料。”听了陈玉川总经理的介绍,国务院参事、参事室原副主任蒋明麟,对治沙造林与能源供应的机制,提出国家应给予重视和支持,造福的不仅是沙漠绿地还有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
本次考察的项目,是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支持下,以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为基础,进行顶层设计定位,依托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和国家各部委职能司的支持力量,建立的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基地在防治全球荒漠化的作用和意义方面,也得到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赞赏。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治沙为目的,利用沙生灌木平茬废弃物,进行直燃式发电的示范项目,为了实现企业与农牧民长期发展、合作共赢,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初步摸索出一条“龙头企业+生态能源林基地+农牧户”的沙区低碳发展新路。电厂通过租用农牧民荒沙地、雇佣农牧民种植沙生植物,收购农牧民灌木平茬废弃物,每年可发绿色电力约2亿度,惠及5000多户家庭,带动7000余农牧民人均年增收逾万元,个人收入平均提高60%左右,激发了他们的种树治沙积极性。不仅如此,当地的土质也发生了改变,原来寸草不生的荒沙地随着沙柳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能种牧草,当地的畜牧养殖业也重新得到了发展,当地农牧民也从治沙和传统畜牧业发展中受益。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