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ESG进阶背后: 信披缺口暴露减碳短板 平衡经济效益需内外兼修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杨梓岩2025-05-12 09:55

聚焦提升品牌溢价

 
通过梳理上市乳企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不少头部乳企面向终端消费者,将ESG实践成果和关键绩效融入品牌战略,与产品本身进行嫁接。这背后也折射出当前乳制品行业整体的业绩压力。
 
2024年乳制品行业经营面临挑战,多数企业业绩下滑。以头部企业蒙牛乳业为例,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86.75亿元,同比下降10.1%;受贝拉米商誉减值及联营公司亏损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97.8%。若剔除贝拉米相关减值及递延所得税影响、现代牧业商业减值,公司实际利润为44亿元。
 
2025年一季度,部分企业业绩出现回暖迹象,但行业竞争依然激烈,原料价格波动、消费需求恢复缓慢等因素仍将影响企业的经营表现。在消费端承压背景下,如何将ESG实践带来的成本转化为产品溢价、提升动销水平,成为当前乳制品乃至快消品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伊利股份在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将引导绿色消费纳入全链减碳议程。伊利股份在报告中表示,公司为消费者提供6款碳中和产品和多款减碳产品,进一步为消费者提供多元绿色的产品选择,助力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习惯。蒙牛乳业也在报告中表示,2024年公司完成蒂兰圣雪冰冻奶酪牛乳冰淇淋等多款产品碳中和认证工作。2024年,蒙牛乳业首款高端特仑苏沙漠有机梦幻盖产品取得碳中和认证证书。
 
然而,将ESG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并不容易。“就快消行业而言,当前市场还没有成熟到消费者愿意因企业ESG做得好而为产品买单,特别是环境保护实践还没有被消费者纳入选购产品的考量因素。”饮料行业某A股上市公司高管高宏(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该公司ESG国际评级处在行业领先水平,但ESG方面做得好确实能提升消费端对品牌的好感度。
 
内外兼修是未来乳制品等消费品企业通过ESG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路径。高宏认为,要发力让ESG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快速见效的方式可能是通过精进ESG水平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生产的效能。在全价值链减碳过程中,前期可能会因资金投入多带来成本压力,但如果每个细节均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精细化管理,对于企业降本增效是具有长期价值的。
 
从合规到价值创造,企业需要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乳制品企业已经在品牌形象、产品甚至是融资等方面试图同ESG挂钩。”施懿宸认为,未来该行业需要从内部管理、外部融资、品牌价值和市值管理等多方面,找到ESG实践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