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强制披露时代到来! 安永:AI赋能上市公司ESG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碳交易网2025-05-08 10:00

伴随Deepseek横空出世,AI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人工智能将如何助力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应如何拥抱“ESG+AI”?
 
聚焦AI赋能ESG等关键议题,5月7日,第四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论坛暨年度最佳奖项评选”在京启动。活动以“数智绿动 创领新程”为主题,聚焦AI技术在ESG治理全链条中的创新应用,旨在搭建政、产、学、研高端对话平台,推动上市公司构建“科技创新+绿色治理”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模式,实现“合规披露—效能提升—价值创造”的三级跃升。
 
启动仪式上,安永中国主席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在致辞中称,应对气候风险、践行ESG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和企业责任。绿色是可持续发展底色,AI等前沿技术正成为驱动绿色转型、催生新动能的关键力量。“数智”与“绿色”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本届评选活动,安永在延续往届标准的同时,首次引入了AI辅助评审机制,依托“安永企业ESG信息库”的全维度数据,提升评选科学性和公正性。
 
ESG强制披露时代到来
 
“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是企业赢得市场信任的重要‘加分项’。”本届评选活动项目主席、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指出。
 
近年来,ESG披露逐渐从企业的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步入全面注册制时代之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时效性面临更高要求,披露ESG报告也成为这类主体的重要工作之一。
 
就在今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ESG信息披露的重要转折点。3月底,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并明确提出,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该管理披办法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证监会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规范ESG信息披露。
 
交易所层面,去年4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系统规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相关披露要求;今年1月,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包括“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结合上市公司重点难点问题和现阶段实践,为上市公司提供细化工作指导。
 
而从宏观背景来看,当前,中国已进入“十五五”规划的碳达峰关键阶段,全球绿色低碳产业正迎来发展窗口期。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企业ESG披露也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创新,将ESG转化为环境效益与商业价值并重的新增长点,通过实施ESG战略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不仅如此,在全球绿色转型与科技革命深度融合的背景下,ESG体系正加速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相融合,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综上种种,上市公司正进入ESG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那么,AI如何赋能企业ESG披露?
 
毕舜杰认为,AI能够在数据处理、政策解析和行业标准对齐等方面显著提升企业披露效率,实现从“合规性披露”向“价值性沟通”的转变,从而更有效地传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他同时表示,AI正在推动从信息披露到公司治理的全面升级,在推进“ESG+AI”过程中,企业仍需克服诸多挑战,如技术可信度、行业落地场景等方面仍需突破。另外,AI也将在企业ESG人才培育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次引入AI辅助评审机制
 
为响应AI新趋势,安永快速行动,在去年6月率先引入DeepSeek模型,结合自主研发平台METIS,并于今年4月推出业内首个安永智能问答产品——ESG.ai。
 
据了解,该产品不仅能为企业精准解析专业内容,还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可操作、可落地的ESG战略路径。
 
在5月7日的评选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安永智能问答机器人ESG.ai与嘉宾共参圆桌论坛,展现其超强互动性和专业性能。
 
聚焦此次评选活动,据了解,活动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参考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和ESG标准,并借鉴国内外相关原则、指引等,通过独立评委会客观评价入围企业、个人或案例
 
评选项目联合主席、安永华北区主管合伙人张明益介绍称,此次评选活动标准覆盖九大维度,包括创新性、低碳减排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责任效益、治理提升效益等。
 
“与此同时,在延续往届专业严谨的标准之上,安永首次引入AI辅助评审机制,依托‘安永企业ESG信息库’的全维度数据,提升评选科学性和公正性。” 张明益表示。
 
作为首个发起并持续推动企业及个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评选的专业机构,安永在过去三年间见证并表彰众多在ESG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企业和个人,描绘出中国企业从理念深化到行动落地的可持续发展轨迹。
 
据悉,未来,安永将继续依托自身的专业能力,支持中国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贡献更多融合本土智慧与全球价值的“中国方案”,共同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