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26日,挪威提交了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旨在到203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1990减少70-75%,并在其中明确将
碳捕集与封存(
CCS,下文称“碳捕存”)技术作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关键手段。日前,挪威政府投资22亿美元的
碳捕集与封存旗舰项目——Longship (Longship initiative)正式启动,旨在为全球
CCS项目提供示范和经验。
挪威正式启动了该国的
碳捕集与封存旗舰项目——Longship,旨在大规模减少工业二氧化
碳排放。该项目在大量政府资金的支持下,为欧洲的气候技术树立了新标杆,是挪威气候努力的里程碑,也使该国站在了欧洲气候创新的前沿。
Longship项目以挪威标志性的维京海盗船命名,旨在打造一条从排放源到海底永久封存的全规模碳捕存价值链。项目第一阶段的重点是捕集海德堡材料公司(Heidelberg Materials)位于布雷维克(Brevik)的水泥厂的排放物,每年可捕获约40万吨二氧化碳。到2029年,位于奥斯陆(Oslo)附近的Hafslund Celsio垃圾焚烧厂预计将再增加35万吨二氧化碳的年捕集能力。
这些捕获的二氧化碳在经过液化处理后,将通过专用船舶运至挪威西海岸厄伊加登(Øygarden)的一个码头。在那里,二氧化碳将被注入距海岸约110公里、海底下2.6公里深的盐水含水层中,所需的注入设施由“北极光”(Northern Lights)项目提供支持。该项目的综合设施由Equinor、壳牌(Shell)和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合资运营,被誉为世界上首个商业化二氧化碳运输和封存服务项目。
挪威政府出资220亿克朗(约22亿美元)支持该项目的开发和未来十年的运营,预计总成本为340亿克朗。挪威能源部长Terje Aasland称此次启动是“ 欧洲碳捕集与封存的突破”。
围绕项目的国际合作也在进行之中。近日,挪威与瑞士、法国[1]先后签署了双边协议,允许两国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运送到挪威大陆架进行永久封存。据悉,今年4月,挪威、丹麦、比利时、荷兰和瑞典北欧五国缔结跨境碳捕获和封存国际协定。这一协定将推进欧洲碳捕获和封存基础设施建设,为确保北海地区碳捕获和封存市场运转良好扫除部分障碍。[2]
虽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二氧化碳碳捕存对于难以消减的工业行业减排至关重要,但其成本仍然很高。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许多公司更倾向于购买
碳信用额度,而不是投资于捕集技术。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捕集能力仅约5000万吨,仅占全球年排放量的0.1%。
挪威希望通过Longship项目发挥示范作用,证明大规模二氧化碳碳捕存技术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公私投资组合的支持下,可以在更大范围进行复制和推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