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CER市场迈向规范化:质量防线如何筑牢?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中环报记者邢彭2025-04-15 09:43

筑牢信任防线,CCER审定与核查机构如何做好“守门人”?

 
审定与核查机构是依法设立、承担审定或核查任务的合格评定机构,应对其出具报告的合规性、真实性与准确性全面负责。面对公众对数据质量及透明度的高度关注,以及减排项目多样化带来的审查挑战,第三方机构如何构筑信任防线?
 
“我们既要确认一个项目是否符合方法学适用条件,又要逐项核实其减排量计算逻辑和数据来源。”中环联合认证中心(CEC)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把关”并非照本宣科,而需具备跨行业理解力和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判断力。
 
具体实践中,无论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提出的“双人复核+专家库+全过程记录”,还是CEC搭建的“一级审查+二级复核+质量经理终审”三级审查机制,目的都是以专业流程抵御人为偏差,确保项目在数据口径、核算逻辑、风险提示等方面经得起推敲。
 
记者了解到,在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核查中,最常见的“打回重做”原因不是技术方案不成熟,而是监测数据存在问题,或数据溯源性不足。“有的项目数据从企业台账到最终报告,中间要经过多次转换、人工处理、手动计算,如果每个环节都不记录证据链,最后很难追溯。”CQC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目前普遍采取“过程留痕+终身追责”策略。如CQC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审定核查全过程记录,关键证据链存档备查。CEC则设计了“数据自动比对+逻辑校验+异常预警”技术模块,对申报参数进行事前智能筛查,大幅提升报告质量。
 
“我们既是看门人,也是防火墙。最终不是看谁发现的问题多,而是谁能在前端就避免这些问题发生。”CEC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对人力的“信任”,不能只靠经验,还要靠制度兜底。CEC通过内控制度,将审查责任层层压实至个人,报告中每一项关键结论都需明确负责人,做到可追责、能复查。CQC则在流程设计中嵌入独立评审机制,确保审核员与项目业主无历史利益交叉,防止潜在利益冲突。“我们信任自己的审核员,但也必须用制度防范盲区。只有把人放在制度里,信任才不会失控。”CEC相关负责人说。
 
审定核查工作的质量要求极高,但市场也有明确的时间诉求。为提高核查工作效率,机构一方面将部分评估工作前置到合同评审阶段,提前了解项目适用性等必要信息;另一方面用技术手段减少来回修改的损耗。例如CEC在合同评审期间就会对项目进行评审,企业可对应修改后再上传公示文件,使得初审时问题减少约30%,有效提升公示文件质量。CQC则启用“审核路径图”,对不同类型项目建立标准化审定路径,能够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通用项目的处理效率。
 
碳市场是信用交易体系,而信用的底座正是“核查有效性”。CCER市场刚刚启动,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刚刚登记,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第三方机构的结论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绿色价值的“评估依据”。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完善,交易进一步活跃,项目业主等有关市场参与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创新数据保障机制,提升行业数据质量,多方共建高质量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各行业绿色转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