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发展趋势及影响

文章来源:EPTC张斌2018-09-12 16:12

新时代能源改革发展趋势及影响分析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引领能源政策、监管、市场和系统运行变革的重大战略,是能源行业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各国政府对于能源转型政策工具的借鉴和合作日益深化,能源企业都面临着能源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纷纷为适应政策、监管、技术、市场等环境变化而不断转型。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新时代征程上,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系统除继续满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本质要求外,我国能源消费、供给、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将呈现出众多新趋势和新特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能源消费增速逐级下降,总量逐步达到峰值。新时代,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发生历史性变迁,传统产业陆续达到峰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中高端产业、中高端消费等新产业、新业态将成为新增长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区域结构将逐步发生新变化,给我国能源和电力消费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以节约优先为核心的能源消费革命进一步驱使消费增速从中速逐级降至低速增长,甚至与经济持续增长脱钩,这是能源发展的普遍规律,已经被美国、欧盟等很多发达国家所证实。从结构看,我国煤炭消费已于2013年达峰,石油消费将在2030年前后达峰,随后是天然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电气化持续推进,电能消费占比不断提高。电力是全球能源转型和我国能源革命的核心能源载体。能源转型将持续耦合电、油、气等各大传统能源行业,电气化将继续向建筑、交通、工商业等部门深入推进,给电力企业业务拓展和服务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稳步从2015年的25%左右提高到2030年的30%以上,2050年或将达45%左右。电气化和电能替代深入推进,积极拓展电能消费领域,这些在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入的大趋势下,不应再被视作电网公司的专属领地,也是发电企业延伸产业链和拓展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新兴能源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技术创新是驱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和能源转型的源动力,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持续引发全球能源变革。新世纪以来,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投资成本降低了90%以上,未来10年,这一势头仍将持续,很快将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新能源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能源行业新动能产生的重要领域。智慧电厂、智能电网和需求侧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现实,无人风场、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交易等众多应用场景层出不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国际合作深入推进,能源治理体系继续变革。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能源局提出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能源产能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国际能源合作新格局,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电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点,这是与国外大型电力公司不同之处。国际化业务的开拓要服从公司发展战略方向,既需要公司各产业、各部门的高效协同,也离不开和当地企业的互利合作。国家开放的新格局也给公司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体系提供了机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