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量”引领世界能源转型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2017-02-16 15:05

如果你是一名绿色出行的拥趸,从去年底起,你会发现摩拜单车已经悄然增加了太阳能电池板车筐,给车身的电子系统提供源源不竭的绿色动力;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穿行京藏高速的司机,你会发现公路上不再是拉煤卡车的天下,装载着白色风机的卡车越来越多。经过多年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一张全新的“中国名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日前,我国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近39%,再次引发国际社会热议。专家表示,在国际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下,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投入,中国不但将持续提升自身的能源安全,缓解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还将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可再生能源成增量“主力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规划》提出,到2020年,水电新增投资约5000亿元,新增风电装机约80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7000亿元,新增各类太阳能发电装机投资约1万亿元。加上生物质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热能利用等,“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约2.5万亿元。
在巨额投资的刺激下,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实现新的飞跃。据此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年均增长4250万千瓦,包括常规水电约800万千瓦、抽水蓄能大概350万千瓦、风电16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12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热发电约1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200万千瓦,约占“十三五”年均新增装机规模的一半左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规模年均增长0.72亿平方米;地热能利用规模年均增长约合710万吨标准煤;生物液体燃料利用规模年均增长约合60万吨标准煤。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可再生能源是中国非化石能源的主力,也是中国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依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可再生能源将在“十三五”时期整体实现快速发展,并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和电力增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基本上可以确保完成2020年15%的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并为203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的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实现化石能源体系向低碳能源体系转变,最终进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可持续能源时代。许多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转型重要的领导者。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李福龙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开始全面规模化发展,进入了大范围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的发展阶段。随着开发利用规模逐步扩大,我国已逐步从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国向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强国迈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具备成熟的大型水电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能力,自主制造投运了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风电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关键零部件基本国产化,5兆瓦至6兆瓦大型风电设备已经试运行。光伏电池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造了晶硅等新型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光伏组件产量达到全球总产量的70%左右,技术进步及生产规模扩大使“十二五”时期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了60%以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将年减二氧化碳排放量14亿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黑烟囱少了,光伏电站、风电场多了……这是人们过去一年对能源变化的直观感受。数据也可佐证这一积极变化,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2016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提高1.3个和0.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接近20%,而煤炭消费比重则下降1.7个百分点。从能源生产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5年的14.5%提高到17%,煤炭占比则降至70%以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可替代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发展起到重要且积极作用。”李仰哲表示,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在能源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而且可显著减少各类化石能源消耗,同时降低煤炭开采的生态破坏和燃煤发电的水资源消耗。农林生物质从生长到最终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生物质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也远少于燃煤发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折合7.3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5.8亿吨标准煤。届时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0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3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580万吨,年节约用水约38亿立方米,环境效益显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除了改善环境,可再生能源产业涉及领域广,可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大幅增加新增就业岗位,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对宏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专家预测,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部门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其中“十三五”时期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从规模为先转向优化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我国可再生能源经过多年发展,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突出。因此,针对不同品种的可再生能源各自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问题,“十三五”时期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可再生能源消纳、能源流转成本等因素,‘十三五’时期在能源发展上做了一些调整。”李仰哲透露,一是优化发展布局,主要是将风电、光伏布局向东中部转移,新增风电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8%,新增太阳能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6%,并以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为主。二是加快补上能源发展的短板,增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水电除了继续以西南地区主要河流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外,为了满足电力系统调峰填谷的需要和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提出了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开工抽水蓄能电站大概6000万千瓦,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风电项目进一步向具备消纳条件的地区转移。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说,《规划》提出把风电开发布局从以“三北”为主转到以中东部为主,这个转移有三大利好,首先有利于减少电力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其次有利于促进就地消纳,我国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风电消纳能力较强;最后是中东部地区火电、风电上网价格差更小,同样的补贴在东中部地区可以支持更多的新能源发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重心主要体现在加强分布式利用和推动技术进步方面。“在光伏建设的规模方面,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把规模化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认为,盲目地扩大建设规模并不能带来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一要把规模化光伏电站和上游整个产业链技术进步结合起来,给先进的技术提供市场,加速降低成本。二是在分布式光伏方面,结合完善机制、电价改革,推进市场化交易,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鼓励各类投资者全面参与分布式光伏投资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