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命脉:把握正确技术的发展才是最佳能源战略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4-06-21 00:59

新能源战略及消费革命正吸引着投资市场的眼光。近日,习近平主席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了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包括推动新能源战略及消费革命。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在第一次能源革命中,英国人成功开发煤炭取代了木柴。在第二次能源革命中,美国人开发了石油取代煤炭。因此,不少人视新能源战略及消费革命等同新一轮工业革命,有助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整体而言,中国在掌握可再生能源前瞻性技术、以及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目前与西方国家尚有差距。西方国家否定和排斥中国的技术,以反垄断以及反倾销来对付中国,特别是在光伏领域。实际上,在一些新能源领域,中国在技术运用上整体已上轨道,甚至领先西方国家。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随着工业化发展,中国相关的产业装备制造能力已经形成,也拥有不少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能力。中国内部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在选择能源供应上,绝对应优先采用再生能源。中国内部对能源的强劲需求是推动新技术发展的动力,若在相关消费市场中的比重能提升,将有助推动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带动企业的投入及创新。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均尝试以新能源技术发展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进行改革,提升能源安全,已成趋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球近两成,耗能效率又极不理想。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由于资源条件、技术和资金的限制,笔者认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能源产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把握正确技术的发展才是最佳的能源战略。创新应该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主导,最终才过渡作市场应用,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中国能源行业面对众多问题,其中一项就是抄袭模仿,缺乏创新。针对外国已解决的难题,参考一下还可以,可是连人家都尚未解决的难题,如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等等,根本难以抄袭,甚至是模仿。不一样的国情,还是需要走不一样的创新之路。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美国靠页岩气走出了“能源独立”之路。其实在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总量的1%;而到2010年,因为水力压裂、水平钻井等技术的发展,页岩气所占的比重已超过20%。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预测,到2035年时,美国46%的天然气供应将来自页岩气。回头一看,页岩气的重要性在早前的中国无人提过。中国严重缺乏化石能源,新能源与再生资源尚算丰富,可是被利用的比重甚低,笔者认为应尽早开展创新性的技术研发,避免面对传统化石能源枯竭的威胁,同时解决风电与光伏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问题,充分发展电能与热能之运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在传统能源领域,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助提升效率。节能、环保、煤炭清洁利用同样有助扩大传统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当中页岩气、可燃冰、电动汽车、节能为关键的技术,若能成功突破,将全面革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带动新的需求,拉动产业升级以及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上夺得最终的话语权。 (作者系香港投资银行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