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路径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许崇庆2022-09-06 10:07

准确把握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任务

 
《意见》提出,到2027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明确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降碳提质并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山东制造业门类齐全,化工、炼化、有色、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体量大,多年来一直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好了也是朝阳产业。抓好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亟须以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为牵引,突出效率优先、效益优先,对标先进,“一企一策”开展“万企技改”“万企转型”行动,加快钢铁等产业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工厂和园区循环化改造。近年来,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两高”项目的产能、能耗、煤耗、碳排放和污染物等五个减量替代,有效地遏制住了“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今后仍需持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意见》发布后,山东要坚持目标导向,综合施策,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发展。
 
推动数字赋能,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十强产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力,但需进一步强化。山东迫切需要以数字赋能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碳制造业基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山东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山东应依托海洋大省优势,积极发展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能源等智慧海洋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以资源、市场拉动海上风电、高效光伏、氢能等制造业发展。重塑节能环保产业,提升环保治理能力。
 
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着力优化能源结构。近年来,我省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2017年以来,新能源装机增长350%。山东积极推进节能减煤降碳,严格落实项目能耗煤耗减量替代,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山东应扎实推进“双碳”战略,从供需两端发力,加快构建安全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在供求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千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盐碱地滩涂地和采煤塌陷区光伏等新能源基地,探索分布式光伏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保障油气煤炭的安全清洁低碳生产,发挥安全兜底作用。在消费端,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只减不增,制定更高标准,加快实施煤电机组“三联动”、工业余热利用等全行业节能改造措施,强力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近年来,山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涌现出潍柴等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列,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短板。《意见》提出,推动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构筑产学研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完善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先行区建设过程中,山东要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技术攻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塑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得力,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但和美丽山东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加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意见》明确,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行“四水四定”,提升污水资源利用比例和海水淡化利用规模;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林草、湿地碳汇能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