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显春:深耕“双碳”领域 助力绿色变革

文章来源:《留学生》杂志范燕超2025-04-27 10:46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关于“双碳”目标,欧美同学会研究院专家、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碳中和战略中心副主任谭显春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本质上是一场发展范式的革命、是一场‘绿色工业革命’,短期内可能带来阵痛,但长期将推动中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跃迁。其成功实施不仅关乎气候责任,更是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抢占全球新经济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问题解决者”
 
  2006年,谭显春从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入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深耕,从事科学研究、政策咨询、学术桥梁和教书育人的工作。
 
  2015年至2016年,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期间,谭显春见证和观摩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系列内容的推进和落实过程,参与国际研究机构的系列前沿研讨,切身感受到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性,“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才能携手共赢。”也是在哈佛访学期间,谭显春在肯尼迪政府学院官网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中美气候变化政策对比》,一篇是《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行动及其效果》,分别阐释了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地方层面的落实行动,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政府进行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面临的挑战。这段访学经历让谭显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理念——既要站在全球视野把握大趋势,又要扎根中国实际寻找解决方案。
 
  从业近二十年,谭显春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双碳”战略、跨界协同,始终围绕全球气候目标、我国“双碳”目标等宏观层面的战略目标,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气候投融资体系、低碳技术评估、适应领域的气候风险应对和适应策略的系统解决方案。
 
  谭显春带领团队围绕“双碳”目标的阶段性特征,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进行了整体性描绘和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献计献策。以气候投融资领域的研究为例,多年以来,他们在构建气候投融资统计报告标准体系、气候投融资试点方案及其成效评估等方面提出诸多政策建议,直接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
 
  作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IPCC第七次评估报告范围界定会议的主要作者,谭显春说,IPCC报告是全球气候行动的“科学指南”,能代表中国科学家发声,既是责任也是荣耀。
 
  无论是做研究、带团队,还是参与国际评估,谭显春始终把自己定位为“问题解决者”。目前,她将主要精力放在构建碳中和系统解决方案上。她说,“实现‘双碳’目标像下一盘多维棋局,需要统筹宏观战略、政策设计、资金安排、技术突破、市场机制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期待通过我们的研究,能为国家走好这场绿色长征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中国的绿色转型
 
  “东方速度”与“1+N”体系
 
  当全球气候治理的时钟滴答作响,中国正以令人瞩目的“东方速度”书写着绿色转型的新篇章。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构建了以“1+N”政策体系为引领,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双碳”政策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谭显春说,相较于欧美国家40—70年的转型周期,我国要在30年内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世纪跨越,呈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一是时间窗口紧迫,二是转型强度空前。在碳达峰阶段,主要目标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发展,防止碳排放高位达峰。在碳中和阶段,我们应通过严格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通过市场机制、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零碳负碳技术等多方面举措,推动碳排放逐步下降。在这种阶段性特征和目标下,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将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驱动,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发展,从传统能源体系转向清洁低碳系统。
 
  谭显春说,未来5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阶段,我国应围绕遏制碳排放高位达峰的目标,构建约束性政策体系,实施碳排放强度为主、碳排放总量为辅的双控制度。一方面要强化产能置换、能效与排放标准等行政手段;另一方面要稳步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电绿证交易等市场化碳减排激励机制建设。未来35年,“双碳”工作的重点将从碳达峰转向碳中和,政策重点也将从规模约束向技术优先转型。围绕碳中和技术创新需求,需提前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低碳、零碳和负碳科技创新项目,深化基础科学研究,支持变革性能源技术突破与应用。
 
  总的来说,“双碳”目标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期,正站在战略机遇期的十字路口。我们既要破解高碳发展路径依赖,更要把握全球气候治理规则重构的战略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全球气候行动良性互动。
 
  助力绿色转型
 
  留学人员具备三大优势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留学人员组织,欧美同学会通过人才集聚、资源整合、理念传播三大抓手,有效提升海归群体在“双碳”战略中的贡献效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在欧美同学会第三届国际智库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理性看待“碳排放的‘天花板’”“建立减排的全球责任体系”“气候灾害国际救济”“碳关税、碳定价、碳补贴”等基础性问题,提出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减排责任体系,提升了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的科学认知。
 
  谭显春说,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需要大量拥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包括从事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创新人才、从事碳排放监测和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从事战略规划监督的专业技术管理型人才等。留学人员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理应成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
 
  在谭显春看来,留学人员在“双碳”领域有三个独特优势。首先,留学人员创新能力强,在促进主要领域的技术双向流动以及关键技术的攻关方面,可以有效提升绿色转型核心技术的突破效率;其次,推动治理规则对接,留学人员熟悉国际气候治理规则体系,既能将国际碳市场机制、ESG标准等经验本土化,又能向国际社会精准阐释中国气候行动的逻辑,这种双向沟通能力,在应对国际碳关税谈判、清洁能源标准互认等实务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再次,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规则深化期,留学人员的多元知识体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成为协调国际气候合作、提升中国方案影响力的重要纽带和立体化桥梁。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