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需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文章来源:东南网碳交易网2022-10-18 14:22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这“四个需要”全面回答了“我们自己要做”“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理由。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为预防全球变暖导致的各种灾难性后果,《巴黎协定》明确在21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力争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之内。为达到这个目标,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国家作出了碳中和承诺。我国已向世界宣布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我国资源总量大,但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能源而言,我国是“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能源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匀、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大、能源利用率偏低。确立“双碳”目标,加大力度开发可再生能源、使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解决国内资源不足的问题,摆脱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还在持续增长。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三名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分别为105.23亿吨、47.01亿吨和25.53亿吨。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电力行业共排放二氧化碳37.56亿吨,工业排放33.31亿吨,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40%。电力行业和工业是碳排放主要部门。为此,我们要推进产业升级,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大垃圾资源化的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双碳”目标不仅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国新能源产业多项成绩领跑全球,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占了世界的30%,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在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具有了逐鹿海外市场的能力。“双碳”目标是我国产业调整的好机遇,是经济转型的助推器。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优美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但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质量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期盼,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都还有较大差距。从开展攻打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我国的空气质量大有好转,但城市空气污染还不同程度存在。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后果在中国已经更加显现。我们追求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不断地增加碳排放所导致的后果将使现代化的成果大打折扣。为此,推动“双碳”实现归根结底是为了民生福祉。
 
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理应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我国在节能减排和利用清洁能源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还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且还处于上升期。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期短则40多年,长则60~70年。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面临各种压力,还是坚定地向世界承诺“双碳”目标。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是被动的,而是“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个需要”,为我们澄清了认识误区。
 
自全球变暖进入人类视野以来,学术界就存在根本的认识分歧: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要遏制这个趋势就要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一部分人则认为气候变暖主要因素是自然原因,人为因素作用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有些人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可能限制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借碳达峰来“攀高峰”“冲高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要我们做,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从本国的实际和全人类的利益出发。确实,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仍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但不能因此顾此失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战略理念上,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战略举措上,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减排历程曲折多变。致力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将义无反顾去完成“我们自己必须做”的事,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领跑者。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福建省社科基金基地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FJ2020MJDZ019)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