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资本李俊峰: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揭书宜2022-08-19 10:31

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在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在8月18日举行的第一财经零碳峰会上,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与大家讨论了困惑人类许久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按照《巴黎协定》的目标,如果人类要把全球的温升与工业化初期相比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那么就要求全人类必须在2025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如果是把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同样也是在2025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现碳中和的时间就提到2050年,也就大概提前20年左右。”李俊峰说。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李俊峰认为,全人类共同的心愿,就是由化石能源转向为非化石能源或者是可再生能源,而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者之间只差了一个核能。
 
李俊峰在现场表示,在联合国范围内或者在全球范围内,大家通常是说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而在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五个核大国,提的是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因为并非每一个国家都可以自由地获得核能。总而言之,能源转型的目标就落在了非化石能源或者是可再生的身上。
 
“从技术上来看,从化石能源走向非化石能源或者是走向可再生能源,都已经有了现成的技术可依赖。我们国家定的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时候,我们能源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80%的能源来自于非化石能源,由于非化石能源大部分呈现的形态是电力,所以说这就要求那个时候的发电系统大体上,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要超过90%。”李俊峰分析称。
 
然而,难点在于经济和社会的系统性变革。
 
“仅仅是能源转型还是不够的,因为能源工业生产的各种能源不是为了能源工业,而是为了我们的工业系统、建筑系统、交通系统、农业系统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消费。所以说这就要带来经济和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这种变革也就是一个再电气化的过程。”李俊峰举例称,比方说以交通为例,未来我们必须开电动汽车,用电来取代我们的燃油。同样,我们的空调、采暖、制冷都可以用电来实现,不能用电的地方,我们再想其他办法去解决,这种解决方式因各行各业的需求不同而不同。
 
李俊峰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能源转型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基础设施的改革。这种基础设施的变化也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它需要技术上的改变,也需要体制和机制上的改变。
 
他举例称,我们现在用电,白天用电贵,晚上用电便宜,但是未来我们是太阳能发电,只有白天才有充足的电力供应,那我们就要变换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这种新的机制就是白天用电便宜一些,晚上用电贵一些,使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各项活动尽可能的变换到白天。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我们一些系统性的基础设施的变革,因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它是不连续的,它需要储能。然而,现在我们的储能装置大体只能满足几个小时。所以,全球范围内都在研究新型的能维持更久的储能系统。
 
李俊峰认为,能源变革是我们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但是碳中和和能源转型需要相互的支撑,尤其是能源转型还需要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的这种支撑和支持。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面,大家有一个误区,认为能源问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但是并非如此,能源系统的变革也需要经济和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加以扶持。
 
“碳中和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所有的企业在碳中和的过程中,推动能源的转型,推动能源的变革,并且尽可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
 
最后,李俊峰总结称,能源转型是碳中和的基础,碳中和是推动能源转型最大的推手。所以说,在未来我们必须坚持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推动能源稳健、稳定、可靠的转型,并且这种转型应该建立在我们经常谈的化生能源的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可靠、稳定供应的基础之上,处理好转型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转型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行稳而致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