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要对碳达峰、碳中和保持战略定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陈瑜2022-06-29 08:5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杜祥琬6月28日表示,以碳达峰、碳中和驱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历史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将对保护地球家园作出重要贡献。要对碳达峰、碳中和保持战略定力。
 
当天,由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办、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支持的“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2022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以“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的路径”为主题,全方位、多维度,探讨了我国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周大地同样表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是不可动摇的目标底线,关键是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践行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要坚持“先立后破”,重点在“立”上,在满足当前和未来能源合理需求下,加大新能源供给能力和消费水平,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着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挑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严刚坦言,我国污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他进一步表示,鉴于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同根同源”特点,构建减污降碳一体推进的任务体系具有必要性。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在杜祥琬看来,要把握好节奏,积极又稳妥地实现目标,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坚持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达峰原则,鼓励已经达峰的地区不再增长,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碳排放量大户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谭介辉指出,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10亿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8%,比2005年下降50.3%。随着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节能是第一能源”渐成共识,科技在推动双碳进程方面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高纪凡表示,要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使其早日承担起“主力军”和“顶梁柱”的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上网给电网体系带来的挑战。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贾康认为,除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更要建立以制度机制支撑的经济手段。用利益作为杠杆,引导千千万万的企业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把工艺技术对接到绿色低碳的要求上。
 
绿色低碳也成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敲门砖”和“加速器”。在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肖松看来,低碳经济的市场效应正逐渐形成。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白重恩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统一运行情况下,目前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存在弊端,建议将免费配额由发放给电力企业,改为发放给电力的终端使用者,减小终端使用者对电价改革的抵触,推动电价市场化发展并实现碳排放成本传导到电价,缓解电力供不应求压力、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推动企业绿电交易。
 
据悉,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已成立一周年。论坛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学术指导单位,旨在联合各界力量深入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