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双碳”目标达成 政府机关也需变得更“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毕舸2022-06-04 15:56

财政部日前正式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财政政策措施方面,《意见》明确,要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务用车和用船政府采购力度,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除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外原则上采购新能源汽车,优先采购提供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服务,公务用船优先采购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在政府采购文件中明确绿色低碳要求,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
 
政府绿色采购是指政府在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从社会公共的环境利益出发,采取优先采购绿色环保产品、禁止采购高耗能污染产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驱使企业的生产、投资和销售活动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发展路径转型。由于政府采购占GDP的比重不低,世界各国纷纷强化政府绿色采购,成为引导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近年来也不断加大绿色采购比例。有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规模已达1.3万亿元,其中,2020年政府采购的环境标志产品达到813.5亿元。
 
也因此,政府绿色采购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对部分产品2016~2020年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大气污染减排方面,近5年政府采购环境标志办公家具共减排14.9万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相当于石化行业VOCs年排放量的5%,同时,减排2191.48吨甲醛;采购的办公用台式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共减排2517.6吨二氧化硫、2517.6吨氮氧化物。在温室气体的控制方面,5年来采购的环境标志台式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71.9万吨,相当于19.1万公顷森林的年碳汇量。
 
随着《意见》出台,未来政府公务用车、用船优先采购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船,必将进一步提升政府机关日常资源消耗的节能性,并且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这也为新能源车船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由于公务用车、用船对技术、安全等标准要求较高,能够倒逼相关供应企业持续进行技术、产品和服务升级,这势必将造福于更多的消费群体,有助于做大新能源车船市场规模。
 
显然,政府绿色采购将在“双碳”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放置到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来审视,除了政府采购,国有企业采购、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采购也应纳入其中。《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我国公共采购总额超过45万亿元。由于公共采购资金大量来自于公共财政,相关部门可指导各级公共机构在采购过程中对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优先采购和使用,从而加速公共采购体系的全面低碳化。
 
“双碳”目标由政府首倡,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应成为各类节能举措的最坚决执行者,以表率行动呼应政策落地。基于绿色采购涉及资金量大、牵涉面多等特点,还需从几个方面发力,让政府绿色采购更加规范有序,保障公共利益与环保利益的统一。
 
首先,制定更加细化的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及技术指标,不断完善绿色产品采购清单,这有助于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持续加大包括新能源车船在内的绿色产品采购力度。
 
其次,加强绿色采购的全流程监督管理。针对绿色采购的招投标、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举措,以政府专门监督机构为主导、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专业技术顾问、民间团体组织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形成联合监督机制。
 
最后,信息公开也能更好地保障政府绿色采购的成效,通过定期更新绿色产品信息,公布采购预算、采购合同详情、资金流向以及后期验收等执行情况,建立通畅的情况反映及举报通道,强化采购的公平公正性。
 
政府绿色采购发挥更多示范作用,将促进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能助力绿色低碳生产和消费观念在更大范围的普及,推动节能环保的公共道德从政府领域到企业领域再到私人领域,形成一条完整的责任链条。2021年,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共17个省份259家市场主体参与,其中既包括中铝等传统能源企业,还包括腾讯等新兴互联网企业。随着政府绿色采购、企业绿色交易、民众绿色消费范围的扩大,将为我国如期达成“双碳”目标提供不断凝聚的政企民多方合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