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路与建议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尹绣程2022-05-10 11:15

城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气候韧性的必由之路。自2012年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以来,广州在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优化、碳汇能力建设、碳排放市场健全等方面深入探索,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夯实基础。新发展阶段下,广州应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资源环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以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以能源深度脱碳和终端电气化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制度创新为支撑,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城市。
 
坚持两大突破: 构建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构建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是健全现代开放产业体系。进一步发展主导产业,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产业体系。做强做大以高端装备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融合,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二是重点打造绿色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绿色商贸、绿色会展和绿色物流建设。依托数字技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流通共享,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是着力在能源生产上下功夫。积极推进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等低碳能源生产与使用,提供环保高效的生产资料,弥补传统高碳能源退出缺口,满足新增用电需求。二是着力在能源消费环节下功夫。积极推广先进用能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减低企业对高耗能、高污染生产方式的路径依赖,推动传统产业和重点领域智能化、清洁化和可持续化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
 
促进三大转变:向创新驱动转变、向协同联动转变、向共享共担转变
 
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是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节能减污降耗协同增效。发展能源节约和新能源开发技术,降低风电、光伏发电、氢能源成本,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风光能源利用互补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抢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高地。预判部署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破解低碳零碳关键技术。二是推动机制体制创新。转变思路,提高认识,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政策制定中。突出健全节能降耗政策体系,完善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建立与低碳转型目标相适应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绿色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向协同联动转变。一是处理好能源与其他行业发展的关系。能源行业是基础行业,也是低碳转型压力最大的行业。其他行业通过能源消费直接或间接产生碳排放。因此,需要在做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协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节能减排,将它们及时纳入碳排放指标监测体系,共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二是处理好低碳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关系。当前广州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刚性增长。必须合理把握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不搞运动式减碳,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结合广州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论证能源开发空间和中长期能源需求,合理布局水电、风电、清洁煤电、气电、氢能等,确保能源供应总体安全。
 
向共享共担转变。一是要注重效率。重点将碳减排聚焦在能源、交通、工业、城乡建设等领域,优先制定财政资金、技术支持等配套扶持政策,推动高排放领域碳排放强度下降。二是兼顾公平。推动个人、企业和公共机构等全社会共同参与,优化公共机构节能制度,健全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担绿色低碳转型的社会成本。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