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实际上是一个碳管理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报杜栋2022-04-20 09:01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是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深刻地去认识,并坚定不移地去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可以说是一个碳管理问题。大家知道,在管理学原理中,法约尔强调的5个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了简化,有的把组织、指挥、协调合在一起,强调计划、组织、控制3大职能。本文尝试从最基本的管理学原理去解读实现“双碳”目标。
 
首先,要做细碳管理计划。计划是关于未来的行动方案。现在,实现“双碳”的目标已经明确,那么首先就要有行动计划,要有时间表,要有路线图。自2020年宣布“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虽然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也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并陆续出台了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并已经完成了17个省份“双碳”实施方案的衔接,但应该看到,这是一个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再到企业层面,甚至居民层面的“大工程”,需要各方力量汇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紧锣密鼓地谋划。也就是说,“双碳”活动不仅要有总体的计划,还要有具体的计划;不仅要有长期计划,还要有短期计划。而且,计划还要有灵活性,能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比如新冠疫情的影响。计划需要各方参与,对自己的“部门”进行总结和预测,对自己“部门”的计划负责。而我们目前“双碳”工作计划还做的不细,参与度还不高,这是需要值得引起注意的。
 
其次,要建立碳管理组织。有了计划,还要有组织保障。成立相关的社会组织,是实现“双碳”目标所必需的。相应的组织要有领导力,要配合“双碳”行动,协调各方力量,而且,要明确规定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在“双碳”面前要形成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指挥。如果没有统一认识,也就无法采取统一行动,指挥也就失灵。应该说,当社会组织建立以后,就要让指挥发挥作用。通过指挥,让人人都能为“双碳”出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另外,协调就是要让事情或活动都有合适的比例,而且方法适应于目的。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牵涉到能源、产业、建筑、交通、消费、生态(森林、公园等)等不同领域,各个领域如果步调不一致,总的计划就难以执行。只有它们步调都一致,“双碳”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双碳”活动才能有保障地进行。
 
最后,要做好碳管理控制。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控制就是要证实工作是否与计划相符。“双碳”控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太广,应设立专门的检查员、监督员或专门的监督机构。特别是,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方法论指导。而控制论就是实现“双碳”目标很好的实施方法论。然而,目前很多停留在针对“双碳”目标进行重复解读,而忽视了实现“双碳”的完整路线图。控制论实际上给出了“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采取纠偏措施”完整的“三步式”控制论系统闭环路线图。拿城市来说,首先,需要我们在明确城市总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将目标分解成为不同部门的具体指标,而且要给出各个指标的详细定量标准;其次,要结合城市的实施情况进行情景分析,查看城市基线情景、碳达峰情景和碳中和情景;然后拿出具体的手段措施进行修正,这里可能是单个手段措施的使用,但更多的应该是不同手段措施的组合。能否按既定的路线图走,也就是能不能最终实现“双碳”的目标,确定标准是基础,衡量实效是重点,而采取措施是关键。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标准不明晰,或者说基础性工作没有做扎实;二是实效不得知,或者说没有很好地提供到底走到哪一“步”?三是措施不得力,或者说手段措施还没有用到“点”子上。确定标准是测算,为双碳规划提供科学支撑;衡量实效是监测,为双碳对标提供科学依据。这里重点强调手段措施。以往多关注技术手段,强调科技创新,当然,也有的热衷经济手段,强调金融与市场,这些都没错,但是,忽视了最关键的管理手段或政策工具。也就是说,“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政策工具。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