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赋能碳达峰碳中和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罗良文 马艳芹 梁2022-03-30 10:29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立足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抉择。“双碳”目标的实现既需要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也有赖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不仅从技术层面为实现低碳、零碳、负碳提供实践方法,还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而绿色低碳产业是将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转化为现实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成为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是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困境的破解之道,也是新发展理念下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关键抓手,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够助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壮大新兴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对内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外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和产业化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全方位支撑。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既有助于资源型企业摆脱资源消耗路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益于区域产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突破“资源诅咒”的困境;还有利于统筹节能提效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效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产业发展不再依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而是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产业绿色化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对稳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微观层面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推动绿色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绿色清洁化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中观层面涉及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和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增加环保装备、低碳产品的供给,创新绿色服务和引导绿色消费,加强产业基础研究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兴、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宏观层面则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绿色化,还能够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如期实现,需要创新成果的积极推广应用及其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充分挖掘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潜力,在实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全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示范路径。
 
  运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需要着眼于培育具有支撑带动能力的市场主体。一是壮大绿色低碳技术企业群体,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融通创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绿色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培养,推动研发成果的有效转化。建立健全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打造绿色低碳、附加值高、竞争优势明显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引导绿色消费,增强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内生动力。二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在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排放领域培育新动能,促进绿色技术、绿色投资和绿色产业的有效对接。加强区域合作,增强知识溢出,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充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延续创新要素生命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三是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改造升级,推动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革新以促进减碳,加强固废综合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行业以及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是“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还将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既是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下的战略机遇,也是畅通产业循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发展韧性的迫切需要,以及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重塑我国工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相关行业之间互为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环环相扣,碳减排目标和压力通过供应链产业链传导至上下游企业,生产各环节畅通有助于形成碳减排合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打通产供储销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和统筹供应链安全,延伸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有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缓解资源约束和减污降碳之间的现实矛盾,有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双碳”目标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质上是要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通过加速整合各类技术和创新要素,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源头上加强对碳排放的控制。深入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赋能碳达峰、碳中和,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要在“硬实力”上突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基于创新资源统筹配置,实现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设备的升级、生产方式的革新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通产业链的痛点和创新链的堵点,平稳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现代化发展,实现节能提效和减污降碳并重。二是要在“软实力”上发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碳资产管理能力,还有利于提升碳排放信息化统计、监测、管控能力。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督管理能力的提升,助推碳排放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的建设,而市场机制间的有效衔接也将反向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重塑。
 
  促进数字化绿色化融合
 
  “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不仅需要发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也需要发挥其联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有效联动,不仅成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也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创造契机。
 
  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助力能源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降低用能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其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管理,形成供应端、物流端、数据端、消费端的低碳闭环管理,完善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碳排放领域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统计、监测制度体系,推动大数据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共享和运用。最后,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挖掘数据的创新价值,通过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实现能耗管理全程化、预测需求精准化。数据要素本身具备高效、清洁、低成本、可复制的特点,能够有效优化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绿色发展效能。
 
  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不足,仍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利用好创新要素资源,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深度释放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潜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用能权交易制度驱动工业企业能源技术创新的机理、效应评价与政策优化研究”(21BJY1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商学院经济学院)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