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碳中和:政策、机遇、挑战、应对…

文章来源:正和岛贾卫列2022-03-25 08:37

碳市场将会给相关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其余七大产业来说,需要为正式纳入做哪些准备?

 
贾卫列:我国目前的碳交易涉及行业主要以发电行业为主,会提高发电成本。加快推进火电“高效化、清洁化、减量化”发展,探索“电热为主、多能互补”发展模式,逐步摆脱电力行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开展火电技术改造,加快火力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通过负荷调整管理用电需求解决用电时空差异,有效衔接碳市场、电力辅助服务等市场。促使由高碳发电向低碳发电转变,加大可再生电力的供给,鼓励对低碳技术和能源的投资。
 
随着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几大行业也逐步纳入碳市场,将深刻影响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1. 碳市场对石油石化企业产品结构、生产经营和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如果企业排放超过分配的碳排放配额,就会提高成本。
 
碳市场使高排放的化工行业新增产能的扩张速度减缓、行业壁垒提高、成本增大、安全环保标准更严,造成项目投产和产品开发进度低于预期,出现终端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要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
 
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炼厂干气、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
 
2. 碳市场会导致建材行业的产能受到限制、成本增加。为尽快实现建材行业碳达峰,建材行业要加强产能置换监管,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
 
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电力、天然气应用比重。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
 
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节能技术设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增效。
 
3. 碳市场对钢铁行业的冲击巨大,粗钢产量会大幅度减少,一些钢厂会关闭,引起阶段性供需错配,不同原料的比价关系的变化导致成本发生变动。要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生产力布局,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继续压减钢铁产能。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鼓励钢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
 
4. 碳市场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冶炼产能形成明显的限制作用,对产品的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实行有色金属行业的碳达峰行动,要巩固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成果,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
 
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
 
5. 碳市场对造纸行业的环境污染支付治理费用提出了刚性要求,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双碳”正常的约束下,造纸行业要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产品创新、林浆纸一体化战略转型等策略,实现节能减排。
 
6. 碳市场对航空业的影响十分巨大,短时期内会增加成本。实现“双碳”目标,就要大幅度减少航空器运行产生的碳排放和机场运行产生的排放,实行降低飞机油耗、飞行程序优化、停机坪运行优化,同时坚持技术创新,用技术进步提升新型飞机整体燃效,不断开发颠覆性技术和航空替代燃料。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来 源:正和岛 编 辑:花先声 口 述:贾卫列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