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任务艰巨 绿色发展加速 “碳达峰”“碳中和”促进能源行业革命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报徐建华2021-09-29 10:42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能源行业尤其如此。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占到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6%,超过1/4。其中煤炭消费我国28.6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56.6%,超过了1/2。二氧化碳的排放99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1%,约占1/3。
 
“我们从1/2、1/3、1/4这几个简单数据可以看到,中央为什么下定决心提出‘双碳’目标,体现了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上所扮演的地位、挑战和责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表示,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进程中,走向清洁、低碳是必然的趋势,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也必然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制定好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刘吉臻院士是在9月24日在京召开的第五届(2021)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创新成就展上提出该观点的。本届大会以“聚焦‘双碳’目标、畅谈能源革命”为主题,邀请能源界人士共商“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行业革命转型。
 
能源革命转型迫在眉睫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传递着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看来,能源的快速转型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转型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碳排放量仍然保持高位,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巨大。多数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约为70年,而我国只有30年,化石能源燃烧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巨大,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从电力行业转型发展来讲,截至202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亿千瓦,发电量达到7.6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占比为55.6%,发电量占比为67.9%,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来看,我国要逐渐减少火电,清洁能源新能源要进一步发展,比例进一步提高,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从目前看任务艰巨。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行业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认为,“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电气化进程加快,将推动电力需求保持刚性增长。他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9.5万亿、11.3万亿、12.6万亿千瓦时。“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是4.8%、3.6%、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表示,“双碳”背景下油气行业面临五大挑战,包括2030年原油需求量达峰,大数在7.6亿吨左右;油气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是埋藏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所以压力很大,尤其安全方面,行业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推动能源转型任务艰巨;面临甲烷减排的新课题以及碳交易将显著增加油气行业的碳排放成本。但也有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新能源开发大有可为等六大机遇。
 
安全清洁绿色是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行业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为目标的能源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比如,我国单位GDP能耗在逐年下降,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11年下降了33.58%,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1年下降了47.95%。
 
刘吉臻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双碳”背景下如何继续推进能源革命面临诸多挑战。“未来40年,我们既要实现能源的绿色转型,同时时刻不能放弃保障能源的供给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这对能源行业来讲是长期的、深层次的挑战,也就是说安全性、绿色、经济。有人也把它称为能源转型的不可能三角形,虽然不可能,我们也要实现这个三角形。”他说。
 
“从逻辑上来讲,氢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有助力减碳、固碳、替碳三个方面。”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光平说道。史玉波提出,未来应尽早谋划“碳中和”场景下能源生产消费的4个转型升级路径: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能源新业态融合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场全局性系统性变革,是党和国家立足长远的重大决策,将会从‘十四五’时期开始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也孕育着诸多机会,对油气和石化行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从‘危’中寻‘机’,需要行业内外共同思考和认真研究。我相信通过行业内外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油气行业必将会为‘双碳’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孙伟善说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