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愿景下,新的经济增长之路怎么走?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曹年润2021-09-14 11:34

“双碳”目标已被纳入中国未来发展议程,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目前,落实“双碳”目标仍存在沟通交流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近日举办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贡献专题论坛,讨论如何更好落实“双碳”目标,赋能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下,经济如何增长?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将会为中国经济带来一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将会提供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投资的机遇,一场配套的技术变革和创新,一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系统性变革。
 
变革之下,新的增长应如何发展?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提出,实现碳中和需要一个新的增长逻辑,他把国民财富分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特别突出自然资本在新增长逻辑中的重要性,认为自然资本对人类生活水平、生活标准以及福祉会起到很大作用。
 
刘世锦表示,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从中国现阶段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仍存在挑战的国情出发,如何坚持降碳、减污、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多位专家表示,在新增长逻辑下,投资仍然是支撑疫后经济复苏和中长期增长的动能,但是投资的领域和方式会产生新的变化。
 
斯特恩强调,新的增长逻辑需要以新的投资来拉动。“我们所需要的投资跟以前是大不相同的,我们需要投资于各种不同资本,我们还需要投资一个新的体系,包括能源、交通、土地等等,这些体系管理上都需要投资。”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助于培育可持续增长新模式,这一过程中,有六个领域有产生新的投资机会的可能性。
 
一是可持续的需求,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二是能源部门,特别是电力部门,深度低碳,尤其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主,三是终端部门、用能部门的电气化,四是非电力低碳能源转换,五是负排放,包括碳汇等,六是去除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他表示,在过去很多年,中国投资对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较于消费已经较弱,但是在复苏大背景下,投资还要挑大梁,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永亚太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主管李菁直言,金融机构在面临实现“双碳”目标时,有两个特别大的挑战,即投什么,怎么投。她建议要创新产品,强化管理,完善披露,相信通过这三点,更多的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去支持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增长引擎。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中国目前的产业转向以内需来扩大,在此情况下,中国的新增长需要消费和投资一起驱动,投资需要转向高新技术领域,在扩大消费过程中,要采取共同富裕的措施,提升公平性,缩小收入差距。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提出,从国际来看,发达国家消费占碳排放80%左右,中国现在是50%左右,根据任勇播视的研究,2050年中国与消费有关的综合能耗大约会涨到60%。
 
他表示,如果有公众意识的提高和言行合一,政府政策的投入和跟进,和相关企业的加入,那么实现消费领域的跨界合作和提前达峰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为中国整体的提前达峰和碳中和做出贡献。
 
“双碳”目标愿景下,政策制度如何变革?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介绍,在“双碳”目标愿景下,中国的制度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进展,中国正在加紧制定“双碳”1+N政策体系,1是指“双碳”指导意见,所谓N,可能会有超过30个文件,包括2030年前达峰的行动方案,以及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一些政策措施,包括一些支撑的措施,比如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同时,中国也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减少运动式减碳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
 
国合会委员,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提出,在中国,城市就是气体排放的主角,因此,中国的碳中和路线应以城市经济为主体。他认为,城市碳中和应分为碳汇、建筑、交通、市政和废弃物处理、工业五个模块,其中,工业和碳汇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城市都离不开建筑、交通和市政,所以这三个模块是完全可以在城市之间开展平等竞争的。
 
“碳中和涉及无数技术和政策的选择性应用,把这些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收益做一个归类,可以看出,选择正确的政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选择绝对不是靠顶层哪一个聪明的专家来选择,而是要靠千百万的企业科技人员跟政府结合,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来确定,逐步推广。”仇保兴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