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技术“先手棋”如何落子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杨舒2021-07-25 15:44

加快提升低碳环保技术优势储备

 
紧随能源、电力,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减排技术需求同样迫切。贺克斌介绍,以电或氢代油,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大力发展,并将成为未来消纳风电、光伏发电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双向充放电功能。为适应未来高比例的风电、光伏电力,城市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的建设和改造也将逐渐推开。江亿指出,经过测算,我国城镇建筑屋顶光伏可开发量为8.3亿千瓦,这些电力可满足城镇建筑自身用电的30%~40%。同时,连接智能充电桩与电动汽车,建筑内部配电也将改为直流系统,由此成为电力的柔性负载。
 
排放端发力,固碳端同样不能落后。根据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和封存利用、海洋吸收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魏伟表示,通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即CCUS技术来吸收二氧化碳,已是全球减排不可或缺的技术选择。我国碳捕集部分技术已达到和接近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也已形成了相关技术发展路线图。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透露,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我国已组织开展专项调查评估,摸清了红树林、盐沼、海草床三大蓝碳生态系统本底,并正在推进海洋微生物碳泵、渔业碳汇研究。此外,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测算、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分析也有待科技界下一步重点研究。
 
“放眼未来,新的变革必将孕育全新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必须加快前沿研究,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提升我国在低碳环保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储备。”李晓红建议。
 
记者了解到,针对碳中和问题中的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已设立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目标是设计初步路线图,“先给出一个框架性建议,供科技界讨论、修正、完善。”丁仲礼说,我国学术界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参与,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兼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实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全面实现循环型零碳社会的变革性重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