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 | 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刻社会经济转型

文章来源:阅江学刊碳交易网2021-01-29 13:08

围绕碳中和目标,抓紧研发负排放技术

 
我特别想强调的就是负排放技术。有观点认为,应当重视前端的减排机制,倒逼能源工业转型,末端治理技术的作用不大。但是在实际中,末端的负排放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即使终端能源全部电气化,所有的电能都是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绿电”,总有一些碳排放是无法避免的,必须通过人工的技术来中和。
 
目前,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的负排放技术尚有很多技术难题未能攻克,这将是未来各国技术竞争的新领域。碳中和并不遥远,需要根据不同技术的特征和成熟程度,尽快开展负排放技术的研发、示范和部署。因为技术需要经过一定的研发周期才能进入成熟阶段,而且有些技术在小规模应用中可能不会出现问题,应用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潜在的问题才会出现。
 
例如,生物质能源与碳捕获和封存技术(BECCS)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负排放技术,就是利用生物质能源后再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封存。因为生物质能源是碳中性的,结合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在理论上可以实现负排放。但是,如果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应用,生产生物质能源将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可能影响粮食安全。此外,在生物质的收集、运输、储存、利用等环节,是否会产生新的碳排放,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环节是否会有环境风险,种种问题都存在不确定性,值得深入研究。
 
关于包括太阳辐射管理在内的各类地球工程技术,我主张应当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比如40年前,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现在的智能技术和无现金社会,那么,40年后,有多少新技术将会出现,同样无法想象。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创新,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保持积极和开放的态度。
 
原文出处:
柴麒敏、郭虹宇、刘昌义、董亮、鞠立新、刘长松、陈迎、陈洪波、庄贵阳:《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气候治理(笔谈)》,《阅江学刊》,2020年第6期,第36-58页。
 
柴麒敏,郭虹宇,刘昌义,董亮,鞠立新,刘长松,陈迎,陈洪波,庄贵阳.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气候治理(笔谈)[J].阅江学刊,2020,12(06):36-58
来源:阅江学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