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交易现状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碳交易网2015-01-02 14:04

随着排放交易计划和总量管制及其他监管措施的实施,碳金融已成为当今实现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分割的区域碳金融市场。2005年—2008年,全球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出现爆炸式高速增长态势,每年碳信用交易额增长近100%。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引领者,占全球碳信用交易的65%;其次是清洁发展机制,约占33%。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2009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美国的经济陷入衰退,碳排放减少,导致对碳信用的需求减少。但预计2012年以后的需求量会保持在42.6亿吨,其中最主要的需求者来自欧盟和美国。从供给来看,根据彭博新能源金融的预测,2013年—2020年,全球碳信用供给将达到31.30亿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虽然《京都议定书》中的限制性措施对中国并未有强制性规定,但据彭博新能源金融的预测,2013年—2020年,中国将提供14.13亿吨碳信用,占总供给量的45%。从实践来看,随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上升,我国逐步认清自身在碳信用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开始努力探索构建碳信用交易市场。2008年,国内最早的3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在北京、天津、上海分别成立。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成立了类似的交易机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在碳信用交易方面主要参与了CDM项目的远期交易、碳基金运作、碳能效融资项目、碳结构类理财产品的研发四个方面的运作。据易碳家了解到,总体上看,我国碳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建立全国性的强制性碳减排,因此对于碳信用交易,企业缺乏动力,市场缺乏需求,呈现出“试点地区多、企业交易少”的现象。可见,单纯依靠经济主体的自愿性减排是不可能实现减排目标的,并且经济系统本身也不会自发地进行有效减排。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强制性减排要求短期内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创新市场体系和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全民碳信用交易体系正是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的一种大胆构想,相信通过理论界的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逐步构建出成熟的全民碳信用体系。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