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碳税应该适时稳步推出 需评估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

文章来源:清华金融评论编辑:王晔君2021-09-17 11:08

导语
 
9月16日,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上表示,碳税应该适时稳步推出,要兼顾减碳、减排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不能太急、太高、太快,要估计到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灾难,是全球的共识和行动。早在2015年12月,习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响应《巴黎协定》倡议,提出了我国力争到2030年前碳达峰自主贡献目标。到现在6年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任务还很繁重。因此,2020年9月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重申碳达峰目标,而且把水平提高,同时提出了2060年以前力争实现碳中和。
 
二氧化碳从哪来的?人类生产消费活动以及人、动物、植物生命过程两方面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般讲是碳排放主要就是人类生产消费活动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煤、油、气等化石能源以及部分生物质能源燃烧或者作为原料在化学变化、生物变化中也释放出二氧化碳,这个量占了绝大多数。至于人和动植物生命过程放出的二氧化碳,这个量也不少,现在全国没有精确的统计,据说有15亿吨—20亿吨,这个不准确,数量也不小。
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生产消费活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达到了100亿吨,全球生产消费活动产生二氧化碳量是331亿吨,中国占了全球的30%,而且年均增长率在1.5%左右。这里用2019的数据,主要因为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数字有点不大正常。美国排名第二,二氧化碳峰值是57亿吨,其已在21世纪初达峰。
2019年美国产生二氧化碳48亿吨,下降了29%,正向碳中和迈进。欧盟和英国2019年统计二氧化碳量是29亿吨,下降5%,欧盟大多数国家在20世纪末已经达峰,而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碳排放还在增长。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1/4。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56.8%,这其中有我国家能源结构的特殊性原因,煤炭占了大多数。就世界平均值来说,煤炭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7.2%,我国是世界平均值的两倍。主要原因:一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二是能源结构更加偏重于煤。因此,中国的减碳减排任务艰巨,形势严峻。
减碳减排主要在于控制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人类和动植物生命过程中排出二氧化碳是无法控制的,能够控制的是人类生产消费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其中,最主要的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我国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69%,将近70%的能耗用于工业产生,这是发展中大国的一个特点,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
其他领域,非工业领域,各个行业和生活中,消费能源,耗能的设备、器具、材料也是由工业提供的。归根到底,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
需在调整优化能源、产业和产品结构上下功夫
能源消费结构。从我国2012年—2020年一次能源消耗构成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总量49.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煤炭过去8年平均每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生物能等)过去8年每年增长0.7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里边是包括了核电,但是核电不是可再生能源,所以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间差了个核电。此外,石油是稳中略升,天然气有明显的提高。
2030年,我们承诺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要达到25%,比现在的15.9%增长了9.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增长9.1个百分点,意味着煤炭的占比应该再降10个百分点,从国情出发,这将是一个艰巨、但必须完成的任务。天然气含氢量高,用燃气轮机发电,综合能效是80.5%。
煤电是燃烧产生蒸汽再来发电,煤电的热效率只有45.5%,天然气比煤发电要好的多,而且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煤电减少55%。天然气虽然也是化石能源,但是它还是要有较快的发展。至于石油,这个比较复杂,估计在2030年来看能不能实现稳中有降。
工业产业结构。全国2020年消耗41亿吨实物煤,从使用分布来看,发电占52%、钢铁占17%、建材占13%、化工占8%、其他和生活占10%,这些行业重点行业。石化行业烧煤很少,但是烧油烧气用电。炼油和乙烯不是全部的石化,炼油和乙烯年耗能估算近7000多万吨标准油,折合1亿吨标准煤。因此,这几个行业是减碳减排的重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行业。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要淘汰落后产能,小煤电赶紧关掉;第二,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来改造代替,比如不从矿石炼铁再炼钢,而是用废钢直接炼钢,即“短流程”;第三,余热回收,比如建材的回转窑综合利用,回收余热;第四,精细化工,产业链延长,把平均能耗降下来。
此外,石化行业还要减油增化,少出点成品油,用电动车代替燃油车,轻轨和高铁的电动代替柴油机,趋势就是成品油的用量会逐渐减少,不再生产成品油。乙烯和化工的燃料减油增化。其他行业没有点到的,也有类似的问题,要根据具体行业来调整行业的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一是要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增加强度、减少重量,延长寿命,这样实质上是减碳了。比如螺纹钢强度增加,原来用8毫米,现在6毫米就可以;二是提高产品的使用能效,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生活用能,在全生命周期直到废回收都高效率、低能耗、可回收;三是不断创新品种,替代原有的品种,比如积极发展电动车,逐步替代燃油车。
实现上述结构结构调整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同时要开展绿色智能技术改造。一是要深化节能、降耗、提质、减碳、治污这五个方面,过去我们已经在做,今后要深化;二是数字化转型升级,包括精准制造、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增材制造、协同制造等,要因业施策。
辩证分析,准确把握,全面布局,稳步推进
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我国还处在工业化的后期,在一段时间内能耗还在增长。我们在发展中,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美国是1955年实现工业化,德国是1965年实现工业化,日本是1972年实现工业化,韩国是1995年实现工业化,我们到2035年才基本实现工业化,目前还处在实现工业化的后期,所以我们的总能耗在一段时间内还在增长。
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在增加,但是要尽快降低这个增幅,让增幅趋近于零,绝对量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减少。2030以前达到碳达峰,碳达峰不是推高峰值,2030年之前还增加就推高,不是推高而是要降低峰值,把峰值降低以后会减少碳中和的压力。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一般有5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美国是21世纪初达峰,西欧一些国家是20世纪末达峰,他们在2050年碳中和,有五六十年的时间,我们2030年达峰,2060年中和,只有30年,所以难度更大。
碳达峰以后,仍然要继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并将部分二氧化碳捕集再利用,把它转化固定在其他物质形态中,再加上人类和动植物排放的二氧化碳都能被生态碳汇吸收,以至于近零排放,这就是碳中和的含义。碳中和不是不排,而是它排放的量减小再减小,排放的量加上动植物排放的量能够被生态碳汇吸收,所以要把行业搞清楚。
注重化石能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碳中和不是化石能源的绝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是共存的,问题是要加快形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我国现在非化石能源只占15.9%,让非化石能源占主体,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艰苦的过程。
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73.5%,较2019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天然气相对好一点,进口依存度42%。石油安全事关能源安全、国家安全,要注重国内的油气田、煤矿的集约开发,还要开展新一轮找油、找矿。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新的约束性指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保持我国能源生产的综合能力大于46亿吨标准煤,就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能源能力不能小于46亿吨标准煤,符合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格局。尤其要重视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安全的使用,比如说,洁净煤、煤化工的改进,油品的质量提升,降低煤电单耗等,这些都是减排、减碳的重要方面。
各种能源要互相匹配。我国发电电源与用电市场相距遥远,四个直辖市以及中东部七个大省都是外供电接受区。北京57%的电、上海45%的电要靠外供。因此,要加快特高压、超高压输电建设,加快“西电东送”,减少弃水、弃风、弃光。
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接入电网,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带来挑战,要构建智慧电网。2020年我国总发电量7.6万亿度,其中非化石能源的发电占了32.1%,到2030年要占一半。非化石能源中核电比较稳定,占比不大,水电相对稳定,但是也有风、水的季节差,而风电和光伏发电因气候起伏间歇,要大力推广“储能+新能源”模式,平抑风光的间歇性和水电的季节差,火电仍然起着支撑和“兜底”的作用,所以火电不可能绝灭,它要起着兜底作用。
加强基础工作、政策研究和科技攻关。要梳理碳源、摸清碳足迹,查清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各个车间,到底排了多少二氧化碳。现在不是太清楚,100亿吨只是一个大概数字。首先要理清碳源、摸清碳足迹,包括直接排放的,烧了煤放出和间接用了多少电,这样才能全面落实责任。
碳交易市场正在推出,入市的企业二氧化碳配额如何确定?要找第三方去评估,配额怎么来发?年度如何核定?碳定价机制如何建立?都要有明确规则,而且不断的完善。至于碳税,应该适时稳步的推出,但是要兼顾减碳减排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不能太急、太高、太快,要估计到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利用(CCUS)研究和产业化。比如二氧化碳矿化生成碳酸盐,把二氧化碳固定在盐里头,这些都在研究攻关;比如生态碳汇,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树种差异如何,每生成一立方的森林蓄积量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每一立方已经有的森林蓄积量(因树种不一样)一年可以吸收0.3吨—0.6吨二氧化碳,但是地区不同、树种不同、千差万别,这些都需要去研究。
至于草原、海洋、土壤、沙漠这些碳汇如何发挥作用?动植物生命过程产生了二氧化碳也应该纳入碳中和,估计全国14亿人、4亿头猪、2亿头羊、1亿头牛加上其他小动物,一年是15亿吨—20亿吨,这个数字不会变的,但到底多少也说不清楚。
碳中和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需要付出巨大的投入。需要加强部门协作,一个部门不行,要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刚才讲了工业重大,但是光工业也不行,要和其他相关领域,包括金融,以至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多边的、双边的,来实现人类的共同目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