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前景不乐观
6月18日,我国首个强制碳市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首次试点开放,首日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到今年年底,其他试点城市的碳排放交易也将陆续展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碳排放交易已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多重难以解决的困难。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从国际市场来看,2008年国内三大交易所成立时,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正经历价格崩溃,碳排放价格从30多欧元跌至几欧分,现在的价格也基本到了冰点。”王韬介绍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据欧洲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在7月22~23日,联合国核证减排量交易的换手量为零,月度交易总量也跌至2008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这个市场在国外已基本趋近尾声。”一名分析人士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在深圳试点以前,包括北京、天津等地都有环境交易所进行自愿碳交易,但成交量非常小,有场无市。”王韬介绍,目前碳排放交易分为配额碳交易和自愿碳交易,前者指企业持有国家颁发的排放指标标准进行交易,后者则取决于企业的态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国内碳排放交易仍以地方为主,配额交易在地域上存在一定限制,全国碳交易体系短期难以成行,也很难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多次致电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希望了解其目前的成交情况,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中电远达此次布局是希望以期货的方式涉足碳排放。”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而目前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的交易标的是碳排放配额和核证减排量,现阶段所有的交易均为现货实名交易。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据易碳家了解到,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并未阻止机构和个人参与碳交易。“有了稳定的供求关系,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在这个前提下,期货交易才有存在的必要。”上述分析人士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据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企业是否愿意参与碳交易市场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80%的企业选择等待观望。由此不难看出,碳交易市场要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需要足够的时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