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绿色金融之路——读《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

文章来源:绿色金融碳交易网2018-02-07 17:09

发展绿色金融,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各国共识。作为全球较早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如何结合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之路,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5年,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博士组织绿色金融工作小组编著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作为中国绿色金融领域具有开创意义的专著之一,该书紧扣时代主题和前瞻性的判断,不仅对我国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出了分析,还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面世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
 
在该书出版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绿色金融事业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国务院绿色金融改革实验区的创设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在2015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不但碳交易、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传统绿色金融产品规模呈现爆发式整增长,绿色评级、绿色指数等一系列产品也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截至2017年6月末,中国绿色债券存量达到2570.88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
 
党的十九大以后,新时代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提出了新的任务。
 
一是要实现绿色金融从“做大规模”向“规模和质量并重”的转变。从当前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来看,信息披露和绿色标准界定还存在不少障碍。市场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还有所不足,环境风险管理的方式有待改进。解决上述问题,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做出努力,也需要从法律制度、会计准则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培育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是绿色金融要与“一带一路”战略有机结合,助力新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沿线国家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和宗教问题复杂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已经在“一带一路”项目的资金支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未来如何制定一整套完整的绿色投资标准体系,加强对当地社区、劳动标准的理解,帮助“走出去”企业减少争议、防范风险,还是一个待解的命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统筹规划,出台更为详实的政策。
 
三是绿色金融要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当今国际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议题。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做出的贡献已经成为树立国际形象、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支撑。绿色金融成为2016年G20峰会的核心议题,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央行共同发起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也逐渐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合作的常设机构。未来如何根据各国国情特点,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国际绿色金融框架,更好地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新时代面临新挑战,使得我们有必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一书的再版,无疑正当其时。从内容来看,本次再版的图书并不是对2015年版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继承前版务实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国内外发展的新情况进行了诸多有益创新。一方面,新版图书结合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情况,对前版中的政策建议进行了更新和精炼,使得全书的视野更高、理论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全书收录了绿金委各成员单位近两年来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涵盖了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应用、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等一系列绿色金融前沿问题,而且从地方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角度,对中国绿色金融与金融改革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
 
可以预见,随着绿色金融事业的不断推进,我们还会不断遇到各种新的挑战,还需要更多具有开创新思维的分析、方案与建议。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向各位读者朋友推荐再版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一书。希望能够增强社会各界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和思考,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中国的绿色金融事业中来。(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周月秋)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