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首批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企业有197家,占上海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上海市发改委秘书长周强表示,主要参与的企业为沪碳排放大户。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11月26日,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启动,两天后,北京市也相继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全国七省市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工作正陆续推行。未来,中国将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的第二大市场。
2013年,被称为中国碳市场的启动之年。在各界热议碳市场的同时,银行也在备战碳金融。自《京都议定书》实施以来,全球碳金融市场以每年20%到30%的高幅度增长,2011年达到960亿欧元。由此,国际预测,碳交易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启动
2013年6月,深圳市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海为全国试点城市的第二家。不过,从深圳运行的一段时间来看,规模量较小,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茂盛认为,上海尽管是第二家启动的市场,但由于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未来规模前景可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据易碳家了解到,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将达到一定碳排放规模的企业纳入管理,并在一定规则下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可以通过自身需要,在市场上购买或售卖配额。
目前,上海市已经招标到5家单位、7个机构来参与碳排放盘查,其中有的驻在企业内部,过去三年的台账、票据等成为碳指标分配的重要依据。“在碳配额的分配上,我们不能搞拍卖,不能搞碳税,否则就是给企业增加成本,主要采取的是免费分配的办法。”上海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倪前龙说,在推动的过程中,上海市采取制度先行,建立了碳排放的管理制度,推出了试行办法,明确了配额管理制度,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配额交易制度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上海市一次性免费发放三年的配额给这些企业,超额部分企业将自行购买。2013年至2015年配额的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27元、26元和25元。上海市发改委认为,三年一发的好处是,有的企业三年一大修,为一个周期,如果今年配额不够用,可以明年调剂。也减少了管理者的麻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不过,北京和广东采取的是碳配额一年一发的方式。“七个试点省市因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力不同,因此在初始阶段,交易体系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郑爽说。全国有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和深圳市。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