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充数据 | 数值 |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 ||
| 电石分厂 (或车间)1*2,3 | 1 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 1.1,1.2与1.3之和 | ||
| 1.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4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 | |||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5(t) | 焦炭 | |||
| 电极糊 | ||||
| ……*6 |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 焦炭 | |||
| 电极糊 | ||||
| ……*6 | ||||
| 1.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或万Nm3) | 电石 | |||
| 电石炉气 | ||||
| ……*6 | ||||
| 1.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tC/t或tC/万Nm3) | 电石 | |||
| 电石炉气 | ||||
| ……*6 | ||||
| 1.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 | |||
| 1.2.1 消耗电量(MWh)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
| 1.2.1.1电网电量(MWh) | 优先填报电石分厂计量数据;如计量数据不可获得,则按全厂比例拆分 | |||
| 1.2.1.2自备电厂*7电量(MWh) | ||||
| 1.2.1.3可再生能源电量(MWh) | ||||
| 1.2.1.4余热电量(MWh) | ||||
| 1.2.2 对应的排放因子(tCO2/MWh) | 对应的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n 电网购入电力和自备电厂供电对应的排放因子采用2015年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0.6101tCO2/MWh n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 |||
| 1.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 | |||
| 1.3.1 消耗热量(GJ) | 消耗热量来源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 |||
| 1.3.2 对应的排放因子(tCO2/GJ) | 对应的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n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n 如果是蒸汽锅炉供热,排放因子为锅炉排放量/锅炉供热量;如果是自备电厂,排放因子参考“自备电厂补充数据表”中的供热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 | |||
| 2 电石产量(t)*8 | n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n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 |||
| 全部电石分厂(或车间)合计 | 3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 为各电石分厂(或车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 | ||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