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首考”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碳交易网2022-01-21 11:44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对外公布了山东在全国碳市场第一履约周期的碳配额清缴情况:圆满完成配额清缴工作,累计成交额占全国58.14%。
简言之,山东的各大发电企业通过买卖一种叫做“碳配额”的新商品,产生了45.98亿元交易,并且占据了全国交易额的半壁江山。
从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到如今第一履约周期碳配额清缴工作完成,短短半年时间,率先进入碳排放市场的发电企业已经能够感受到:环保这手牌如果打得好,何止不会“烧钱”,还会“生钱”。作为履约企业数量最多、履约配额总量全国最大的山东,能否从排放大省一跃变成碳资产大省,碳市场是一次机会。
过去,抓环保工作常常遇到的一个现象是,行政手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企业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激励机制,企业难以见到“回头钱”——海量的技改资金投进去,天蓝了水清了,生态效益显现了,但是以盈利为要务的企业,却难以看到经济效益。企业算了算经济账,当起了“差不多先生”。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思路突出以“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减污”之上再加“降碳”,面对这样的新要求,如果还沿用过去的老方法,效果可想而知。
碳市场恰逢其时的出现,在行政管理手段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弥补的恰恰是过去减污过程中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
碳排放权交易实际上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通过市场行为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在碳交易市场上,政府部门先给需要减排的企业分配一定量的碳排放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量高于配额时,超出部分需购买,当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时,结余部分则可出售。
怎样才能让自己有碳配额的结余从而可以卖给他人呢?那就得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方式,让自己从源头上绿色低碳起来,让自己的碳排量减少。反之,如果不技改,不提标,那一旦排碳量超标了,就需要花钱去买别人的碳配额。钱不花在自己的技改上,就得放进别人的腰包里。这笔账怎么划算,相信每个企业都能算得清。
做“碳生意”前景怎么样?比如说特斯拉,碳配额结余大户,有大把额度可以出售。财报显示2020年特斯拉首次实现盈利,但并不是因为汽车的销售,而是来自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出售碳排放额度。再仔细一算,2020年特斯拉出售碳排放额度获得16亿美元,企业净利润7.21亿美元,这就意味着特斯拉在2020年如果去除碳排放收入,其主营业务可能会出现净亏损。尽管“卖车赔钱,卖碳排放额度赚钱”是个玩笑话,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碳生意”的可观。
说回山东,为什么说碳市场对山东是个机遇呢?还得说回山东的结构上。
山东能源结构偏煤。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的为发电行业,全国共有2162家,山东占了330家,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300家的省份,也是履约工作最重的省份。
目前的碳市场针对的只有发电企业。也就是说,目前碳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几乎都是基础不怎么好的“两高大户”,行业背景相似,没有谁天生含着低碳的金汤匙,想要有配额结余成为碳配额的卖家,比拼的是谁家技术提升得快,谁适应市场规则适应得快。
山东已经有行动比较早的企业,比如济南兴泉能源有限公司。在全国碳市场开市前就成立碳足迹管理部,在全国碳市场交易开始后迅速果断低价购入配额,并不断参与市场交易,不仅及时完成了履约任务,还通过交易获得了效益,尝到了加强碳资产管理的“甜头”。
至于通过节能降碳最终实现的碳配额盈余量,是留在企业账户“待价而沽”以备不时之需,还是立刻交易,企业自己说了算。如何有效地进行碳资产管理,更多的玩法待解锁。
过去,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的排放行为进行总体管控和约束。碳排放权交易启动后,市场机制被引入进来。这于企业而言,高能效企业相对低能效同行获得更多竞争优势,这将引导企业通过技改以实现节能减排。对产业而言,高耗能产业相对其他产业能耗高、排放大、竞争劣势凸显,这将推动产业结构向低能耗方向优化升级。对山东而言,山东的300余家发电企业不是天然的优势,但是如果这些企业都行动起来,能够盘活的空间是无可比拟的。
市场不会因为你的掉队而止步不前。现在的碳交易市场就像一桌新的牌局,全新的规则下,大家都是新手,比的是谁先学会规则、适应规则、用好规则。未来随着碳市场覆盖主体进一步扩大、碳排放配额逐步缩减,预计我国碳价将逐步走高。想要在这场全新的桌游中胜出,首先有赖企业对碳市场的正确认知——碳排放履约不是缴纳排污费,新的资产管理赛道已经开启了。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晓婉 报道 策划 齐淮东)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