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碳市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加速器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报道季晓莉2021-12-01 13:23

参与碳市场动力逻辑:经济利益、高安全性、低环境风险

 
本报记者:近期能源供应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兼顾用能和达成“双减”目标?配额短缺的能源使用重量级企业,未来如何达成企业长远发展和减碳目标?
 
吴宏杰:近期遇到的化石能源危机问题恰恰说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双减”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全社会所有部门共同推进。
 
那些配额短缺的能源使用重量级企业,应该率先未雨绸缪,化碳中和压力为动力,提前规划企业用能转型,提前布局绿色能源发展,促使未来企业长远发展。例如,在发电端,过去以火电为主的央企电力公司现在都在积极转型,在各地布局太阳能资源的大多都是央企电力公司,说明国企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在用能端,比如现在有些工厂厂址都选择建在新能源电站附近。现在社会各行各业都认识到绿色能源是大势所趋,行动晚了就可能付出更高代价和成本。
 
本报记者:您认为国内目前比较有实力实行减排,有更大能力左右碳市场的企业或行业有哪些?地方政府能在其中起怎样的作用?
 
吴宏杰:一是国有大型能源公司,要有转型意识,他们有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二是高科技企业,重点研发推出各种碳中和技术;三是金融机构的大力参与,“双碳”目标的完成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四是国有大型林业重点企业,要积极进行碳汇林种植,大力发展森林经营碳汇。
 
地方政府要积极引领各行业各企业积极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当中,组织培训和减排项目的实施,积极变现碳资产。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后分解还是落实到地方政府,地方领导要有这个意识。现在大家都知道“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名词,但是具体怎么做不知道。还有些原本就是高能耗的地方,为了地方利益不想积极转型。所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意识一定要提高,要有方向。
 
例如:云南光资源非常好,要引导社会资本来开发。政府的引导一是政策引导,如税收;二是资金引导,如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全社会的投资项目。西藏林业资源非常发达,可重点发展林业,提升森林质量。江西宜春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正积极筹划在全市布局充电桩,提高老百姓买电动车的积极性,以此带动当地汽车和太阳能产业发展。山东胜利油田,正积极布局把二氧化碳储存在油田的废弃矿井里。像内蒙古、山西这种煤炭大省,现在压力很大,当地政府已多次组织全省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探讨煤炭能源将来怎么转型,老旧废弃矿山怎么进行生态改造。这就是“全社会系统性变革”,每个地方都要参与。
 
本报记者: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的动力逻辑是什么?
 
吴宏杰: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的动力逻辑在于经济利益、高安全性、低环境风险。碳资产交易在未来有望替代石油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的最大动力就在于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未来几十年的共识,并已成为中国未来40年的国策,因此碳资产作为绿色资产有着极低的环境风险和较高的安全性。
 
本报记者:当前主流的碳金融产品对于扩展碳交易市场的作用如何?什么样的碳金融产品是您所不提倡的?
 
吴宏杰:当前主流的碳金融产品,主要有碳基金、碳质押、碳托管、碳回购。这些产品极大促进了试点地区碳交易的活跃度,但规模还不是很大。
 
碳达峰、碳中和背后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所有的碳金融创新必须以科学为底线。例如,“森林碳汇”是经过人为干预之后的碳减排量。如果一棵树人们不干预它也吸收碳,就不是可以交易的碳产品。例如,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每天的固碳量不是可交易碳产品;只有新造林或森林经营人为增加了固碳量,才能算碳产品。然而,现在有些地方把已有森林的自然固碳量作为一种碳产品,如果金融机构不知情,开发出的金融产品最终实际上无法交易,最后损害的还是碳交易本身。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