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鞠传江2018-05-21 12:46

碳作为一种非金属元素,在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生命活力和巨大发展动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巨量的温室效应气体,从而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危害和灾难。由此,减少碳排放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成为解决碳排放世界性难题的引领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碳在自然界是循环的,它以多种形态广泛存在于大气、矿物和生物之中,从稀缺昂贵的钻石到储量巨大的煤炭,可以说,碳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但是,由于人类毫无节制地消耗和使用碳资源所产生的各种温室效应气体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成为危害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巨大难题。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18世纪瓦特依据煤炭燃烧产生巨大热量和动能发明工业蒸汽机并带来了蒸汽革命,可仅仅过了过了两个多世纪,这一推动世界产业变革的引擎所产生的副产品却使地球难以承受。因为,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2.6吨二氧化碳,8.5公斤二氧化硫和7.4公斤氮氧化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来自15个国家、57家研究机构的76位科学家撰写的《2017全球碳预算报告》指出,到2017年底,全球化石燃料及工业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将达到370亿吨左右,预计将比上年增长2%。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仍是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四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仅火力发电年消耗超过煤18亿吨,占煤炭总消费量的 47%,每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超过47亿吨。而全国的燃煤供热供暖工业锅炉近48万台,各种窑炉约13万台,年耗煤约7.5亿吨。火力发电和工业锅炉两项的碳排放总量占排放总量的87%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成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近10多年来从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层面控制碳排放的增长。特别是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后,对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并严格遵守协定的制度安排和减排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正以务实的行动遏制温室效应的持续恶化,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按照测算,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上一年度下降了5.1%,比2005年下降约46%,为实现“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和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二届“绿碳发展峰会”上说:“当今世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巴黎协定的快速生效向全球发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信号,重视巴黎协定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主旋律,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向世界彰显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我们国家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是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实际上我们2017年年底已经达到了46%,超额完成了中国政府向全世界的承诺,成为中国绿色低碳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有力证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