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较大规模的碳交易资源市场化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和带动本国经济增长
碳市场提供的减排市场激励机制,有效减少现有碳排放规模的同时,还能推动产业、能源结构优化,鼓励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较大规模的碳交易资源市场化,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带动本国经济增长。
目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约覆盖22亿吨。其次就是中国的七个碳交易试点区域,共约覆盖13亿吨。据机构预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将重点覆盖石化、化工等八大行业的7000—8000家企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的40%—50%。届时将形成一个覆盖30—40亿吨
碳配额的市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到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5000亿元人民币。
坚持市场导向是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原则之一。在波恩气候大会上,解振华透露,“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负责按规定分配配额,至于如何交易、
价格如何,完全按市场规律。”解振华称,碳市场的发展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基础较好的行业,逐步开始。初始阶段不搞期货,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减排,只做现货交易,只考虑碳市场,不考虑
碳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