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全国碳市场 如期将至但规模到底有多大?

文章来源:保尔森基金会碳交易网2017-08-18 08:45

中国启动全国碳市场 如期将至但规模到底有多大?

中国将在2017年年底之前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但并没有原先预期的那么大规模。中国政府这一重大举措的落实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收集的准确性、现存试点碳交易市场的过渡结转、有效碳交易金融工具的缺失以及现有监管制度的不足等。中国碳市场规模在成立之初就将成为全球之最,因此,这个市场一旦启动,必将引起全世界的瞩目。无论其成败与否,都将对全球其他国家的碳交易政策走向影响重大。
 
早在2015年,中国政府宣布要依托国内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的经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13年七省市碳交易试点相继启动,迄今已顺利运行近四年。虽说碳交易试点的未来还不确定,但北京、上海、湖北和广东等几个较为领先的试点地区都在积极争取成为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北京和上海具有先天的地利之便,还拥有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所以可能性最大。其它试点的情况还未可知。根据我们专家访谈了解到的信息,全国碳市场或将在今年10月正式启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为了保证全国碳市场启动平稳可控,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的政府部门,近期提出全国碳市场将首批纳入电力、电解铝和水泥三个行业,而不是之前初步确定的八个行业。虽说碳交易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针对拟纳入的八个行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国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及核查工作,但还是这三个行业的数据相比之下较为可靠。
 
历时一年的数据盘核查工作暴露了在数据收集、数据体系以及配额分配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较多。但至少对于首批纳入的三个行业来讲,它们的内部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数据基础较好、数据系统较为可靠、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基准法配额分配方法易于制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石化、化工、钢铁、造纸和航空这五个行业最终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要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不同行业,运行一套统一、公平的配额分配规则和方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此外,碳市场运行初期,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或二氧化碳年排放2.6万吨以上的企业将被纳入市场门槛。如此算来,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初其规模就会超过50亿吨二氧化碳。与之相比,欧盟碳市场当前的规模也只有20亿吨左右。
 
全国碳市场启动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所需的法律监管框架尚未审批通过。虽然“先试点、后立法”的做法在中国并不罕见,但碳交易试点也已运行四年,仍未制定行政法规。国家发展改革委早在2016年向国务院提交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送审稿)》,但目前尚未得到批复。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监管实施细则的制定同样重要。因为在确立法律框架之外,监管实施细则可以明确哪些主要的政府部门将参与市场监管,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碳现货市场进行监管,但其不是金融监管机构;而碳期货市场的建立和监管有望由证监会负责。
 
从近期保险行业市场态势可知,交易高手往往能抓住政策法规间的漏洞而从中牟利。因此,必须保证负责监管的两个部门在行政法规执行层面上的充分协调和无缝对接。
 
此外,对于参与碳交易的主体而言,配额分配体系也有待明确。除了前文所述的法律法规障碍、长远政策预期及政策间协同推进之外,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如配额总量合理设定及公平有效分配,碳排放监测、报告及核证(MRV)体系的法规与标准制定,第三方核查机构规范准入以及抵消机制的设定等,这些都有待随着碳市场启动运行,不断开展深入研究并加以完善。
 
碳价是又一个尚待明确的问题,而且会影响到市场流动性。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员估计,碳价最初会在每吨30-40元人民币的价格区间。按照可交易量测算,国家发展改革委预测,碳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可达到每年12亿到 80亿元人民币(即1.7亿至11.6 亿美元)。随着参与交易的行业及控排企业的增加,交易规模无疑也会扩大,并会对碳价造成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除了价格因素外,对交易规模产生影响的因素还在于,碳市场初期只开放现货交易。证监会已开展碳排放权期货研究论证并尝试进行小规模碳排放期货交易试点,很有可能落在广东。全国性的碳期货交易市场有可能几年后随之启动,届时将进一步加大市场的吸引力。
 
最后,在全国性碳市场和地区性碳试点的过渡运行方面,也没有最终定论。在初期阶段,两个市场或将平行运行,即全国性大型企业在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较小的地方企业在试点地区交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力强的地区市场将有可能从全国碳市场带走部分资金。对于在全国和地区不同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也会面对不同的交易管理规则,从而造成市场混乱。与此同时,有些企业也有可能在未来接受另外一种形式的碳交易定价机制,如征收碳税。 如此庞杂的体系无疑会导致效率大幅降低,实施起来也会变得异常复杂。
 
碳减排问题上,中国还要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正如一名中国官员所言,这里是中国,中国将在2017年成功启动一个全国性碳交易市场。虽然还需数年时间的发展,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竞争性、包容性的全球市场,但中国碳市场一旦建成,就会对中国自身,乃至全球其他地区的碳减排工作产生巨大影响。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