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决策机制给碳交易体系的市场化带来风险

文章来源:碳道碳交易网2017-06-05 08:52

官方决策机制给碳交易体系的市场化带来风险
 
中国官方几年前就宣布将在国内建立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一个需要依托市场化的交易对碳排放进行合理定价以实现减排降碳目标的机制。如今这一承诺将于今年底之前兑现的可能性已接近100%。此举表明政府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已延伸到对环境权益进行市场化定价这一前沿领域,目前仅有欧盟的EUETS被有限的认可为成功实施的碳交易体系。
 
然而有迹象显示,碳交易政策在中国现有的官方决策机制中仍然会伴随一些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有些时候这种影响给碳交易体系的市场化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
 
一个能够说明问题的事实是,作为中国充分吸收学习国际经验的典范——清洁发展机制(CDM)改革而来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在官方进行了四年地方试点之后,因为存在供应过剩、额外性证据存疑、行政审批繁琐等原因而被暂时叫停。在最新的官方讨论文件中,这一机制可能会被重新命名,甚至机制的实施运营也将被重新组织,但官方称该机制在市场成熟时会被纳入国家碳交易体系。尽管如此,早期的市场参与者因为政策调整而遭受到损失,有些机构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政策不确定的不满和失望。的确,对于在中国的任何投资,都要考虑官方决策变化的影响,但是在政策化更高的碳市场(主要指供给来自政府),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小心,其中经验丰富的参与者对碳市场抱有敬畏之心并且谨慎投资,新进机构则普遍鲁莽和急功近利,而高明的投资者必须更加接近官员并且要能够基于官方的决策原则对投资进行深入分析。这从侧面反应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官方对碳市场的决策机制令市场难以预期,而这种情况在极需政策清晰的碳市场非常关键:这个机制要求投资者基于碳价格信号做出投资决策,政策不清晰将使体系的强制性打折而阻碍碳价格信号的形成,从而让投资者找不到进入低碳领域的动力,让这个机制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相比较而言,官方更有力的投资信号实例是对可再生能源的电价补贴,这是个强有力的价格信号,以致于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热潮和产能过剩。因此,官方在设计机制时尽管面临机制创新的诸多不确定性,仍应该尽可能给予市场一些确定性和方向预期,特别是对一些原则性问题的把握上,应释放更多预期或者叫有效管理预期。
 
另一个更为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政府依靠碳交易市场进行减排的决心可能受到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而动摇,在官方的决策机制中,那些本来就有较高话语权的国有实体可能把这些特殊权利延伸至受政策影响更大的碳交易体制中来。试点碳市场的运行显示,一些碳价格波动较大的市场中,国有实体已开始与官方进行沟通和博弈。他们这种做法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碳价格多少不算重要(尚无相关考核),重要的是这个价格不能被市场炒作,因此他们接受政府定价而不相信市场定价,宁愿直接通过政府拍卖履约,而非通过市场。这种做法似乎会动摇政府建立碳市场的决心,一方面尚未学会市场游戏规则的国有实体厌恶市场而向政府施压,另一方面专业的投资者正利用市场机制带来的交易机会从国有实体赚取利益。如果不能明确碳交易体系的市场化本质,摆在政府面前的将是一个较难的诀择。然而官方应该看到,给予国有实体特殊照顾将影响碳交易的市场化,原因是国有实体已习惯跟政府要政策,并且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这么做,最终导致这一体系与过去其他市场化改革的努力一样被瓦解。反过来看,如果政府的决策能坚持碳交易的市场化之路,国有实体尽管在初期蒙受损失,但这些损失与让他们学会尊重和遵循市场相比,只是毛毛雨。政府顶住压力之后收获的不仅仅是碳市场的成熟,这一机制更有助于破解国有实体的其他市场化改革。不论如何,观察官方对此类事例的决策有助于市场参与者判断碳交易机制的市场化风险。而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不应该拿市场机制本身去试错。
 
碳交易机制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以透支的碳信用。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正常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与政策无关,而碳信用已接近货币,官方政策决策影响了这个信用的使用价值,而维系其市场化机制的核心不是别的,而是政府信用:即政府减排的决心。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