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的是“喜忧参半”

文章来源:财新网柴麒敏2017-02-14 10:54

  2016年本该是国际碳市场扬帆起航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巴黎协定》超预期满足“双55”的条件顺利生效,创造了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条约缔结史上的最快纪录,全球低碳转型充上了满满的“正能量”,国际合作的市场或非市场机制仿佛箭在弦上。在以往的“京都三机制”——联合履行(JI,《京都议定书》第六条)、清洁发展机制(CDM,《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和排放贸易(ET,《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之外,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第39届全会通过了从2020年到2035年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国际民航业减排市场机制的决议,以实现2020年后国际航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零增长的目标,从行业层面首开先河,奏响了国际碳市场的序曲。
 
  马拉喀什气候大会(COP22)确立了《巴黎协定》第六条有关市场机制谈判的时间表,计划在2018年(COP24)完成“可持续发展机制(SDM)”和“国际减排成果转让”(ITMO)的规则、模式、程序或指南的设计,前者相当于启动一个新的、更大范围的CDM机制,后者相当于更全面、更有雄心的全球区域间市场的互联互通。
 
  事实上,碳市场的创新正在自下而上地推动,目前已共有40个国家和超过20个次国家地区实行碳定价政策,覆盖约37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约占全球年排放量的11%。全球已启动碳市场的国家和区域包括中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美国加州和东部九个州(RGGI,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加拿大魁北克,日本东京、京都和埼玉县,以及欧盟、瑞士、新西兰、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共有17个相对独立的市场。
 
  中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在2017年正式启动,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这一阶段定义为国家碳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启动方案基调稳妥,但被视为未来全球最大国家级市场的中国碳市,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亚洲碳市场联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市场互联互通等区域合作的设想和方案也被陆续提出,更宏大的图景正在逐步展开。据世界银行测算,2020年全球碳市场规模约为3.5万亿美元,未来将有可能超越国际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和环境权益类衍生品市场。
 
  但2016年也是“黑天鹅”漫天飞舞的一年。首先是英国公投脱欧引发迄今规模最大的、具有标杆意义的欧盟碳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从6月23日公投后5天内,欧盟碳配额(EUA)跌幅达17%,甚至超过英镑本身的跌幅。英国一直是欧盟碳交易的中心,目前位于伦敦的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洲际交易所(ICE)是欧盟碳市场最主要的碳衍生品交易平台碳配额拍卖平台。随着脱欧进程的启动,英国的碳金融“江湖地位”也将受到撼动,对正在改革中、本就毁誉参半的欧盟碳市场也不啻是沉重一击。但更让人疯狂的是美国大选,唐纳德˙特朗普在竞选中多次提及要退出《巴黎协定》(最快耗时4年),甚至寻求直接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快耗时1年),这为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国际碳市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从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的能源计划来看,要实施制造业复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势必寻求更低廉的能源成本和更宽松的环境管制,美国“气候纸牌屋”这一季必然是黯淡收场。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采取如此“任性”的行为,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宣布了“退出”《京都议定书》,如今历史很可能重蹈覆辙。尽管事过境迁,《巴黎协定》下的一国实施国家自主贡献并不受他国不作为的影响,美国的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也因其年排放占比相较于彼时的下降而有所减弱,但从当前全球治理的局势看,少了美国参与的全球碳市场机制预期必然大不如前。
 
  面对前路的种种不确定性,各方更加关注中国发挥的作用,希望中国能担当起“气候领导者”的角色,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和期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就明确回应道:“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尽管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面临世界局势复杂因素和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双重挑战,在2017年启动的时机未必是最好的、启动的条件也未必是圆满的,但这项机制的推动展现了中国坚定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心,也关系着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国际间碳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绿色市场的互联互通是可以预见的,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发展就快要步入一个临界点,其正向的、效益的一面正在逐步显现。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战略中心国际部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中心兼职研究员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