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简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一个覆盖了 31 个国家,11000 多个温室气体排放体(包括电站、工厂、以及部分欧盟航班)的交易体系,整个体系承担了 45%以上的欧盟温室气体排放处理,处于体系中的排放者每年需要为其排放的温室气体支付费用。排放体可以通过拍卖购买排放配额或者与其他参与者交易排放额度。对于一些外向型部门,可以获得有一定限额的“自由排放权”,以补偿因为碳定价对其竞争力造成的影响。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013年欧盟碳市场总交易量约为102.6亿吨,总交易额约为528.49亿美元。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所在的欧洲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欧盟碳交易体系建立的三个阶段
2005-2007 第一阶段:摸着石头过河 。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该阶段主要为试验性质,各国谋求在欧盟框架下建立市场交易体系所必须的碳排放监测、报告、检验系统,测试碳交易市场价格定价公式适应性。在选择所覆盖的产业方面,欧盟要求第一阶段只包括能源产业、内燃机功率在20MW 以上的企业、石油冶炼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玻璃行业、陶瓷以及造纸业等,并设置了被纳入体系的企业的门槛。该阶段主要是为了确保欧盟成员国能在 2008 年满足京都议定书要求。初始阶段,仅有清洁发展机制(CDM)所产生的减排量能够计入ETS 体系。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2008-2012 第二阶段:成为世界第一大减排市场 。
该阶段仍然和第一阶段一样属于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第一承诺期,2008 年开始,在联合履行机制(JI)下完成的减排量亦能进入 ETS 体系。欧盟 ETS 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 CDM 和 JI 减排量需求来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2013-2020 第三阶段:重新整合阶段 。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第三阶段吸取了前两阶段的教训,在欧盟内部协调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工作。在此阶段内,排放总量每年以1.74% 的速度下降,以确保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 年至少低20%。欧盟目前处于第三阶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欧盟碳交易市场繁荣的意义
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产业同是朝阳产业,借助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实施,欧盟已培育出多层次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并带动了碳金融产业的发展。两种产业交互发展,形成良性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加强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吸引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甚至私人投资者竟相加入,碳排放管理已成为欧洲金融服务行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业务之一。同时,欧盟碳交易市场的繁荣以及对世界减排所作出的贡献使得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