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于2017年启动,成为全球第一大碳市场。目前,国内7大国家级碳交易试点总体运行良好,但记者也了解到,碳价波动失真、企业不愿意履约等现象虽有好转但也持续存在,从区域试点过渡到全国市场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机制、约束机制和分配机制。
交易价格与减排成本仍未吻合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碳交易的原理在于,在控制排放量的碳市场中,减排成本低的、减排空间大的企业可多减排,同时将因减排剩余的碳配额出售给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实现获利。因而,碳的价格应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减排成本。
2013年至2014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七个国家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先后启动,3年多来,交易不连续、碳价波动大等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在各个试点出现,且不同试点之间的碳价差异巨大,难以真实反映减排成本。
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平台率先上线,然而,在首日交易2万多吨、成交金额61万多元后,深圳碳市场近2个月没有交易;广东省二级交易市场继开市首日和次日完成720多万元的交易额后也进入停滞,直到近3个月后才再度“开张”;重庆则更甚,曾经连续9个月没有线上成交量,目前仍然只有零星交易,交易总量只有29.8万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此外,碳价差别很大。深圳碳市的起始价位是每吨30元左右,后来一度飙升至130多元,接着又跌回到70多元并保持了一段时间,目前又在30至50元间徘徊;广东碳价从60元的开盘价下降到目前的10元左右;而上海碳价最近一度跌到每吨5元左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碳是一种资产,碳的定价应该反映这个地区的减排成本,如果碳市场交易不连续,显示出的碳价都是交易"个单行为",总体减排成本难以有效反映出来。”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振清说。
虽然业内对我国的减排成本尚未有明确的计算结果,各种研究数据从每吨20美元至上百美元不等,但专家普遍认为,当前的碳价相对偏低,仍未完全实现碳交易的初衷。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企业履约不积极现象仍存在
所谓碳配额履约,是指控排配额企业经过第三方审查机构审核后,按实际年度排放指标完成配额清缴。由于企业不配合等原因,2014年,北京、广东、天津推迟履约期,2015年,湖北、重庆、天津推迟履约期,2016年,北京、深圳等地仍有企业不履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目前,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已进入或完成第三个履约期,湖北、重庆也已进入第二个履约期,履约情况逐年向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6月22日,北京公布的上一年度未履约企业超过80家,其中包括北京妇产医院、故宫博物院、国家电网公司等“大单位”。两年前的2014年7月,北京也曾对百盛、世邦魏理仕等单位开出碳排放超标罚单,按照当时碳价3到5倍征收罚款,最严重的一家企业面临上百万罚金。然而,从今年的未履约企业数量看,当年罚单的警示作用值得画个问号。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