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产品要“推一个成一个”
《21世纪》:上海碳市场在碳金融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先后出台CCER质押、碳信托、碳基金、借碳等产品业务,您认为应如何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林健:上海作为一个金融环境相当发达的地区,有正反两方面的内涵。从正面来看,具有金融创新的环境。从反面看,上海历史上有金融风险的惨痛案例。以国债期货的经验来看,1995年国债期货事件导致国债期货市场发展整整推迟近18年。大的金融举措一旦失败,往往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产业的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尽管上海碳市场拥有一个发达金融的环境,我们在碳金融创新方面的步伐并不非常快。对于任何金融手段的推出,上海碳市场都非常谨慎,是因为我们希望推一个成一个,唯恐一个措施的失败打掉一个产业。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1世纪》:上海碳市场CCER交易活跃,今年履约期CCER累计成交量和用于履约的数量位居试点地区前列,您如何看待目前CCER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林健:基于项目的CCER市场和基于强制义务的配额市场是碳市场的“两条腿”。CCER作为配额机制的补充,和强制性碳市场有接口,会带来强制性碳市场需求的缓冲,也是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资源调配的新的手段。对此,我是全力支持的,但目前社会上的一些负面评价让我有些担忧,希望主管部门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去推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CCER基本上沿用了CDM的程序,相对成熟,不存在大的缺陷,问题是在实践中如何用好的手段利用,多大程度上利用。而CCER从出生就有浓烈的市场色彩和更强的市场性质,也可以比强制市场开发出更多的、具有灵活性的金融手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