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了《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微小的低碳行为通过统一平台进行认定并与碳市场衔接。7月27日,国内首例碳众筹项目在武汉实施,筹集资金20万元用于沼气池CCER项目开发。在社会还普遍把关注点放在各试点控排企业身上时,广东和湖北这种尝试将个人减排量通过统一平台进行认定或筹众人之力进行体量可观的减排量项目开发的创造性举措无疑是超前的。在众筹概念风行的今天,我们不禁要想象碳市场是否也可以拿来众筹,全民碳市场的时代是否离我们不远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个人参与碳市场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一些省市在碳交易试点建设过程中就注重引导个人参与其中。例如,深圳试点即规定个人可以作为交易主体参与碳交易活动。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上述认定个人减排量或众筹减排量项目并与碳市场衔接的方式应运而生,为个人参与碳市场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将个人纳入碳市场体系对完善现有的碳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扩大碳市场的覆盖面。目前,各试点的覆盖范围主要是区域内的重点排放企业。以广东为例,控排企业排放量占广东省排放量比重约为60%,大量的居民生活用能、交通用能等占比很大但未包括在内。将个人纳入碳交易体系中,无论是扮演交易主体的角色还是减排量项目开发方的角色,都会给各方提供更多的运作空间,给目前以政策为主要驱动力的碳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碳市场促使社会各方面减排的引导作用也会更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让每个人共享减排的红利。随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逐步成熟,一些控排企业已经通过碳市场机制获得了利润或平抑了减排成本。但鼓励个人减排往往只能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呼吁。通过个人参与碳市场机制,个人的减排行为能切实地转化为收益,这将极大地促进个人减排的积极性,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节能降碳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赋予碳资产更丰富的价值。目前,由于大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仅纳入了控排企业,政府发放的配额也仅在控排企业间流通。用于抵消的减排项目的开发往往成本高、周期长、手续繁琐,不便于个人申请,因此碳资产就成为了控排企业和减排量项目开发方等相关方的通货。如果能使碳资产在更大的范围上具有价值,碳资产有价的概念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以碳市场这种市场手段来引导减排才能收获更好的效果。
当然,在全国碳市场还处在探索阶段的今天,实施全民碳市场的实操性必然会受到质疑。可以想见,建立完善的全民碳市场机制对政府的执行力、媒体的宣传力、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公众的减排意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正如凡尔纳想象某天有一种船可以在水下潜行一般,也许全民碳市场的未来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