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6日,全国7个
碳交易试点地区二级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3800万吨,累计成交额超过11亿元,
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量约885万吨。今年是7个
试点碳市场全部启动后的首个
履约年,按照计划,2016年我国将启动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交易范围将覆盖我国的主要排放行业。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7个试点的推进和探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背后仍有很多待解的问题,横亘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前,这一全国市场的启动或由原计划的2016年推迟到2017年。我国碳交易试点自2011年底开始部署到2013年市场启动,大部分试点启动较为仓促,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从国内7个试点情况看,深圳是惟一全面采用基准法的试点,其对电力、供水、燃气3个行业,采取基准值方法进行配额分配,体现了行业内的公平性,鼓励企业的能效和减排行动,但同时也存在主观因素相对影响较大的问题。其余试点在选用基于历史排放强度或历史排放量的免费分配方法时,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配额分配的公平问题。
各地试点在碳交易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今后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还需要均衡很多问题。
国家发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也提及,目前法律强制力不够、基础数据薄弱、市场流动性不足、相关政策协调较为困难、不同试点省市
碳价差异影响企业竞争力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