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7个试点地区CCER累计成交量约885万吨,接近各试点碳市开始以来配额累计成交量的四分之一。
其中,上海碳市CCER累计成交量位居试点碳市场首位,截止到7月16日,累计成交约241万吨。北京位居第二,成交量为190万吨。北京、上海两试点CCER交易量占交易总量的近一半。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深圳和天津CCER成交量也已经超过100万吨,分别约为142万吨和125万吨。湖北、广东累计成交量不足100万吨,分别达到96.7万吨和91万吨。重庆碳市目前尚无公开交易信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值得注意的是,CCER已经受到了金融市场的青睐,成为碳金融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已经出现了专注于CCER投资的碳基金,产生了利用CCER的掉期、质押贷款等产品,而CCER收益也已经嵌入到中广核发行的中期票据的利率结构中,CCER已经成为碳金融创新的热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而从使用CCER履约的情况来看,上海碳市CEER履约用量最大,约50万吨,占CCER交易量的21%。北京碳市场今年共有9家单位,使用6万吨CCER进行履约。截至7月8日,湖北碳市场控排企业共使用了近10万吨CCER履约。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一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尽管CCER理论上在不同试点具有通用性,但由于不同试点地区对CCER准入门槛不同,目前CCER市场呈现“碎片化”的情况,未来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协调性。该业内人士同时表示,“未来还要提高审批程序的效率,目前有些地区CCER入市交易甚至需要面临国家发改委、地方发改委和交易所三重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