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全国碳市即将起动,就试点到全国碳市的过渡,您认为应该重点关注那些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葛兴安: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试点的经验教训如何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过程充分、有效地被吸收,这也是试点的价值和使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其次,试点向全国碳市场过渡是否顺利,还取决于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未来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企业、地域、温室气体种类等和试点碳市场如何衔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现有纳入试点地区的管控企业未来是否进入全国碳市场,以及如何进入全国碳市。
再次,试点阶段结余的配额是不是能转换成全国的配额继续有效,这是投资者和管控单位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我们试点市场在后面几年能不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因为如果无法转成全国的配额,那么,多余的配额就会失去价值,会对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冲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最后,全国碳市还需要更清晰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碳市场本身是一个政府主导建立的市场,政府对碳市场的影响比对其他天然形成的市场的影响要大很多。这种背景下还要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尽可能地降低政府对市场不合理的干预,频繁、突发的干预。政府的职能是什么,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手段是什么,频次是怎样的等等,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前应明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记者:在试点走向全国碳市场的过程中,深圳交易所的定位是怎样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葛兴安:我们交易所的目标始终是成为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所,能为更大范围的管控单位和客户提供优质的碳市场服务,我们希望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背景下,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争取成为全国性的碳交易平台,为此我们一直在促进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创新,促进配额资产价格的快速实现,开展区域活动,并在帮助非试点城市进行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努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记者:你之前曾提出,试点要走出去,深圳在非试点地区有哪些合作?您认为非试点地区应该如何迎接全国碳市场?
葛兴安:非试点地区面临的挑战很大。一个是人力,二是财力,三是支撑机构不足。我觉得试点应该帮助非试点地区加强能力建设。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我们这次借助深圳国际低碳论坛,与全国10多个地方的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官员共同探讨建立一个统一的区域性碳市场。这个碳市场可能使用统一的登记系统、交易平台、统一MRV,但是各个碳市场自己拥有自己本地的管理权限。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