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运行的第十年。如今,这一系统已涵盖31个欧洲国家的11000家发电厂、工厂以及绝大多数的航空公司,覆盖欧洲4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这一体系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但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它在我们所处的情况下,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减排。”2月4日,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司长Mary Veronica Tovsak Pleterski在北京出席中欧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时这样说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她认为,欧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是,赋予碳排放权商品属性,在市场机制下,通过价格信号的刺激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现有碳排放技术的替代性技术,并触发必要的金融流动,从而开启低碳经济之路。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具体来讲,这是一个叫“总量限额与交易”(Cap and Trade)的原理:欧盟委员会决定适用于整个系统的排放总量,ETS内的企业获得各自的排放配额(EUA)。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被分配到的配额,就可以把剩余部分留到以后使用,或放到市场上出售获得利润;反之,则不能预支未来的配额,必须到市场上购买配额,否则将受到重罚。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尽管原理本身受到很多经济学家推崇,但EU ETS却在现实中遭到了重挫。碳价(排放许可权的市场价格)从2008年每吨20多欧元的高位一路跌至2013年每吨5欧元,不仅无法带动新能源的发展,甚至还拉动了煤炭的销量,让整个欧洲的减排系统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据能源专家分析,碳价至少要达到每吨20欧元才能促使企业实施低碳能源策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碳价的持续低迷主要来自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影响。大批企业减产导致对排放需求减少,同时,企业还在出售用不完的排放许可权,又增加了配额供应,给碳价施加进一步下行压力。2014年12月,欧盟委员会称,该系统已累计结余碳配额超过21亿吨,高于一年的供应量。碳交易智库Sandbag预计,如果不对交易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2020年末过剩配额可能膨胀到45亿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对于EU ETS当前面临的挑战,Pleterski回应道,“一个完美的体系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她表示,启动ETS就意味着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欧盟在现实中获得的经验可以指导下一阶段的运营,政策决定者会根据现实需求不断完善这一体系。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针对供给过剩的问题,欧盟一直在思考借助“有形的手”对碳市场进行干预,减少碳配额供给,从而拉高碳价。在ETS进入第三交易期(2013-2020)后,欧盟规定,每年发放的碳配额要以1.74%的速度递减,而航空业的年排放限额为基准排放量(2004-2006年均排放量)的95%。企业将主要通过竞拍的方式获得碳配额,政府免费发放配额的方式将在2030年前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