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减排无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随着《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正式生效,国际碳交易市场应运而生,围绕二氧化碳排放权开展的各种交易和金融活动快速衍生和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全球碳市场的交易额到2012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从而超过国际石油交易额,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而这一数字到2014年将达到395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日本近年来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气候是一种全球公共物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依靠国际合作来推进,并通过签署国际环境协议获得制度性保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气候谈判正式启动。1992年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长期目标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一系列重要原则。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则为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附件I国家)明确规定了2012年前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同时,为了帮助附件I国家降低减排成本,《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市场或基于项目的合作进行“海外减排”,并引入了3项不同的市场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InternationalEmissionTrading,IET)、联合履约(JointImplementation,JI)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IET是指附件I国家之间的碳排放交易。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前,附件I国家都分配到既定的配额排放单位(AssignedAmountUnits,AAUs)。此后,各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或出售AAUs,以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JI机制是指允许附件I国家在其他工业化国家开展与减排有关的项目投资(如应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植树造林等),并从中获取减排信用,其结果相当于在附件I国家之间转让了一定数量的“减排单位”(EmissionReductionUnits,ERUs)。CDM在合作机制上与JI类似,但区别在于CDM仅限于附件I国家和非附件I国家之间的交易。在这一机制下,附件I国家的投资者可以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东道国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核证减排单位(CertificatedEmissionReductions,CERs),用于抵销本国同等数量的排放,或出售给其他附件I国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上述3种市场机制不仅为附件I国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减排量提供了选择机会,而且借助于减排项目的全球配置机理,刺激了气候变化合作领域的国际投资,为世界各国实现“更清洁”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效的实施途径。同时,这几种市场化机制还使温室气体减排量被明确赋予了商品属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完)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